石榴樹的花期在四五月份,離開花還早,然春曰漸深,枝葉早就蔥蘢。這棵石榴樹的年份不短,樹干甚是粗壯,樹高兩丈有余,坐在樹下,枝葉在風中搖曳婆娑。孫堅仰臉往上看,贊道:“好一棵石榴樹!”問荀貞,“貞之,你可知這石榴樹是源自何地,由何人帶到中原的么?”
這個問題難不住荀貞,荀貞答道:“此樹源自西域安息,是由前漢張騫帶到中原的,因其果實垂垂如贅瘤,故得石榴之名。”
孫堅嘆道:“大丈夫當如博望侯,不辱君命,立功疆外,持節去國,揚威異域!”張騫出使西域,名垂千古,他的事跡在兩漢傳播甚廣,孫堅雖不怎么讀書,也熟知他的故事。他感嘆了會兒,復又笑道:“貞之,我一時失態,卻叫你發笑了。”
孫堅十七八歲便出仕郡中,至今十余年過去了,卻仕途蹉跎,要非黃巾之亂,恐怕還在江東當一個縣丞,因此目睹石榴樹,想起張騫,乃有所感。荀貞理解他的感觸,正色說道:“澄清宇內,掃蕩犬鼠,持節出行,揚威異域,此大丈夫之志也,何來發笑?”
孫堅道:“要說大丈夫之志,我不如你。實話說,在聽說你捕拿了張直后,我嚇出了一身冷汗。這事兒要換了是我,我可沒這個膽子。”
孫堅姓闊達,在親近人面前,他從不作假,向來是直話直說。聽了他的這句贊譽,荀貞頗是汗顏,心道:“我這也是被逼無奈啊。”不過這話,他可以對荀爽坦白,卻不須對孫堅直說,笑了一笑,不愿就此多說。孫堅卻要多說。他贊不絕口,笑道:“我聞昔年汝南范滂為清詔使,奉旨案查冀州,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我又聞昔年汝南陳蕃,耿直強項,不畏強權,天下號為‘不畏強御陳仲舉’。貞之,你昔為北部督郵,案行郡北諸縣,即有范滂的攬轡澄清之志,今破黃巾,方凱旋,即捕張直,又有陳蕃之遺風也。”
陳蕃與故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事泄而死。荀貞心說:“文臺舉的這個例子可不太吉利啊。”本就慚愧,聞他此贊,哭笑不得,說道,“我豈能與陳公比?”
孫堅收起笑容,對荀貞說道:“張讓權重,天子呼為阿父,如今你捕拿了張直,可要防備張讓的報復。”這類的話荀貞已聽過很多遍了,知這是孫堅的好意,虛心接受,說道:“是。”
孫堅細細詢問荀貞昨天捕拿張直時的經過,說道:“我聽說你昨天把張直家殺了一個底朝天,張直蓄養的近百劍客、死士幾乎全被你的義從殺死?”
昨天荀貞手下的義從們的確殺了不少人,但沒有殺這么多,連張直蓄養的劍客、死士,加上他家里頑抗的奴仆和他的兩個姬妾,總共殺了五六十人,剩下的后來都被杜佑帶走了,現關押在了獄中,只等郭俊審完張直,這些人該殺的殺,該徒的徒,該充為官奴的充為官奴。他笑道:“哪里殺了那么多!我又不是嗜殺的人,不過殺了五六十個頑抗的賊囚罷了,余下的現都關在了獄中。”
孫堅又問今曰審案的結果,又問荀貞知不知道張直族人的反應,問的很細。孫堅出身寒門,與荀貞、曹艸這些士族、貴族子弟不同,他對士大夫與刑人腐夫之間的政斗其實并不感興趣,之所以問得這么細,全是出於對荀貞的關心。荀貞很是感動。
陳芷、唐兒奉來茶水,荀貞請孫堅品嘗。讓荀貞沒想到的是,孫堅以前居然喝過茶,喝了一口后,甚至品出了這茶葉的產地是在蜀郡。
陳芷、唐兒去準備晚飯。
就著茶水,兩人敘談。左伯侯進來說道:“荀君,院外有人求見。”這會兒暮色已至,快到飯時了,卻是誰人前來求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