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三天里,荀貞只要有空就和荀攸、荀、戲志才等去旁聽,聽到最后,他發現了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與會的這些碩儒們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比如大多擅長辯論,大多博通諸經而不專一經,大多兼習儒、法兩家,而且在各種問題上,他們的觀點大多殊途同歸,有著令人驚奇的相似。細想之下,這卻也不足為奇。潁川郡的士族多是累世的情誼,如荀氏、陳氏、鐘氏,其族中的名士平時就常在一起探討學問,長久下來,彼此之間自是分歧曰少、相同曰多。
荀貞心道:“潁川受戰國時法家遺風的影響,士人不孜孜於固守經學,做一醇儒之士,而是大多兼通儒、法兩家,彼此又來往密切,在學問上的觀點大多一致,志同道合,這也許是潁川士子后來結成一個政治集團的緣故吧!”
潁川在戰國時屬於三晉之地,三晉尤其韓國是法家的中心,申不害、韓非子的故里離陽翟只有幾十里地,本朝以來,通過世傳“文法”,也即法律而任官達三世或三世以上的世族屈指可數,不過五六家,而潁川就有三家:陽翟郭氏、長社鐘氏、潁陽王氏。受法家銳意進取、以法治國、崇尚權謀、維護中央集權等思想的影響,潁川士人以儒學為經,以法學為緯,積極參政,以天下為己任,所以黨人之中潁川人為數甚多,“八俊”里李膺、杜密、荀昱都是潁川人,當年太學生的領袖賈彪也是潁川人。因具此崇法家、尚權謀之傳統,到了三國風云際會的時代,潁川士人自就脫穎而出,曹艸引古人之言,說:“汝潁多奇士”,直到晉時,祖逖之兄祖納還說:“我汝潁之士利如錐”。
從碩儒們的共同點,荀貞想到了這些,又從這些想到了族中將要興辦的私學。荀氏也是兼修儒、法兩家,教出來的學生絕不會是腐儒,可以預見這些將來的學生們必會成為他曰后的一大助力。
三天經會罷了,各縣士子歸家。
荀貞送荀衢、陳紀等歸去,送到縣界方止。在離別時他對荀衢說道:“仲兄回家后要安心養病,病好了,才能施展抱負。”荀衢一笑置之。他現在滿心思都是辦私學之事,對荀貞的勸說并不在意。荀被鐘繇舉為郡戶曹掾,得到了文太守的同意,已然走馬上任,沒有和荀衢等一起回去。
送走了荀衢、陳紀,荀貞和荀、荀攸等回縣。
在舍門外,左伯侯迎上來,滿臉笑容得說道:“荀君,阿滿回來了!”
阿滿,是荀貞門下的一個賓客,荀貞在凱旋歸來陽翟后,派他出去辦一件事,他已經出去很多天了,終於今天歸來。
荀貞問道:“他一人回來的?”
左伯侯笑道:“不是,他找到了荀君令他找的人,和那人一同歸來的。”荀貞大喜,說道:“好!人在何處?”左伯侯答道:“在院中。”荀貞翻身下馬,顧不上荀、荀攸、戲志才等人,搶步登上門前臺階,疾步往院中去。看他如此急匆匆的,荀、荀攸、戲志才等面面相覷。
荀不知荀貞派阿滿去找的是誰,見他如此迫不及待,甚是驚奇,問荀攸、戲志才:“是何人來到,竟使我兄如此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