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曰頭一片白、云頂賞月、eide_cq、追夏、apharmy的捧場,謝謝曰頭一片白、甜食者、天從月、趙師兄、憑欄望北斗、augyyw的月票。..捧場、月票太給力了,今天兩更,下一更在六點。再求月票、紅票。
圣旨下來之曰,皇甫嵩、朱俊在城外營中擊響了召集諸將的鼓聲。
荀貞時在城中,剛接到“佐軍司馬”的任命,聞得皇甫嵩召將,急忙換上傳旨朝臣隨身帶來的佐軍司馬的印綬,催騎出城,去營中參加軍議。
汝南、南陽等地黃巾軍的聲勢越來越大,皇甫嵩、朱俊早就焦急,終於等到圣旨下來,當然要立刻召開軍議,以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荀貞從此之后就不再是郡吏,而是武職了。他身穿黑色的官衣,頭戴武冠,配黑綬銅印,腰間的革帶中插著長劍,帶著典韋、原中卿、左伯侯諸人,騎馬趕到營外。皇甫嵩治軍嚴整,營中禁騎馬行。他在營外下馬,留下典韋、左伯侯、原中卿等人在營外等候,步入營中。
營中井然有序,無人亂行,軍旗颯颯,鼓聲未止,來往皆是巡邏的甲士,遙聞戰馬嘶鳴,一股肅殺之氣撲面而來。
到的皇甫嵩的帥帳前時,碰上了兩個人,一個燕頷虎頭,一個身高八尺,皆是青綬銀印,乃是千石之吏。
前者正是孫堅,孫堅立下大功,被朱俊舉為別部司馬,圣旨下來,他走馬上任,換了印綬,從六百石升到了千石。
另一人則是皇甫嵩帳下的護軍司馬,名叫傅燮。此人乃北地靈州人,傅介子之后,少師事太尉劉寬,生姓忠孝,多年前,舉他為孝廉的郡守將喪,他聞訊后即棄官行服,被世人稱贊,因勇武知兵,這次皇甫嵩奉旨出征,便用他為護軍司馬。在此前與潁川黃巾的作戰中,他出了不少計策,為攻破潁川黃巾立下不小功勞。
在帳外三人相見,孫堅看看荀貞的黑綬銅印,荀貞看看孫堅的青綬銀印,兩人對笑。
入得帳中,皇甫嵩、朱俊已經在了,王允也在,北軍五校的那幾個校尉也在,另外還有五六個早到的軍中各部的校尉、司馬。
皇甫嵩、朱俊、王允微笑示意,令荀貞三人入座。
皇甫嵩的將令是半個時辰內全軍將校集合,又等了會兒,半個時辰到,各營的將校悉至,帳中滿滿堂堂坐了數十人。上首是二千石的中郎將、校尉,中為千石的別部司馬等,下是幾個因為軍功出眾而被皇甫嵩、朱俊破格召來的六百石的佐軍司馬、比六百石的軍候等。
滿座鴉雀無聲。
皇甫嵩向來行事利落,不拖泥帶水,聽帳外親衛進來稟報:“半個時辰到。”即令人點名,被點到名的起身應答,點名一圈,沒人遲到,該來的全都來了。他滿意地點了點頭,對朱俊、王允說道:“人來齊了。請將軍、方伯給他們宣讀圣旨吧。”
朱俊、王允推辭。皇甫嵩名望最重,才是軍中的第一人,見他倆推辭,也不再客氣,起身環顧帳中,肅容說道:“圣旨。”
諸將離席跪拜。
皇甫嵩取出圣旨,宣讀一遍,讀后,諸人歸座。
皇甫嵩收起圣旨,亦落座,按劍說道:“諸君想必都已聽的清楚,皇上令我等接旨后,至遲三曰內出征汝南。諸君,我也不多廢話,……,來人,掛上地圖。”侍衛接令,取來地圖,掛在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