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的捧場、月票,為不致字數超出,就不一一致謝了。..:今兒接著兩更,下一更下午六點。
荀貞領兵出征羌,前往西華。
因賊亂之故,道上行人稀少,偶有所見亦多是避兵他徙的流民,衣不蔽體,蓬頭垢面,見他們路過,或神情呆滯地跪伏路邊,或遠遠地拔足逃走。出征羌二十余里,到的一個路口,一條岔路由此折向東去。軍中的鄉導指引道路,說道:“沿著咱現在走的這條路前行,不下路,再走十余里就是西華。”宣康往岔路上望了眼,問道:“這條路通往何方?”
鄉導答道:“汝陽。”
荀貞騎在馬上,手里拿著地圖,對照地圖,比較路形,說道:“噢?這條岔路是去汝陽的?”向導恭謹應道:“是,由此向東,也是再走十幾里就是汝陽。”荀貞收起地圖,手搭涼棚,往東邊眺望,隱隱約約望見遠處的地平線上似有個黑點,那里應該就是汝陽了。
他心道:“等打下西華,如果有空,得去汝陽看看。”
汝陽是一座名城,縣中士紳眾多,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就是汝陽冠族,還有一個名族,即汝陽周氏。汝陽周氏之祖是周平王次子姬烈,姬烈被封於汝墳,是周姓的始祖。汝墳即汝南郡之汝陰縣,汝陰地勢低洼潮濕,周氏的族人后來很多遷徙別處,據說有一支來了汝陽。
官道兩邊是田野,受兵災之害,麥苗倒伏,留下被人亂踩踐踏的痕跡,無人照看。宣康瞧見遠處東邊田中有四五個人結伴行走,問道:“那是什么人?”李博猜測說道:“莫不是黃巾賊兵的哨探?”隔得遠,看不清楚。原中卿、左伯侯帶了十幾個親兵馳馬奔入田間。
荀貞等勒住坐騎,停到路邊,一面催促部隊前行,一面觀瞧左伯侯等人。
左伯侯等很快就追上了那幾個人,拔刀轉馬,將之圍住,停了片刻,可能是查清了對方的來歷,沒有動武,而是客客氣氣地把他們請了過來,帶到路上,送至荀貞馬前。
荀貞看去,只見這幾人衣衫襤褸,灰頭土臉,帶著刀劍,雖然形貌窘迫,大多身體壯健,不似常人,其中一人被護在中間,像是首領,觀其年歲相貌,約二十多歲,塵土滿面,掩不住白皙的膚色,站在荀貞馬前,盡管窘迫,舉止不失禮節,顯是個讀過書的。
荀貞看著他眼熟,熟識良久,忽然想起,這不是周恂么?他在任繁陽亭長時,有個叫周恂的曾攜妻路過,鮮車怒馬,數十豪奴、騎卒、美婢隨從,在繁陽亭住過一晚。此人極有名士風范,令荀貞印象深刻。此時看去,可不就是眼前這人?
荀貞從馬上跳下,揖手說道:“這不是周君么?怎么落魄至此?”
他認得周恂,周恂卻不認得他了。
周恂路過繁陽亭時,荀貞只是個小小的亭長,周恂壓根沒正眼看過他,哪里想得到眼前這個精甲黑袍、穿著紅色披風、威風凜凜的年輕將軍居然會是幾年前的一個小小亭長?他頗是驚訝,說道:“你認得我?”
荀貞笑道:“你不是汝陽周君么?”
周恂說道:“正是。”猶豫了下,問荀貞,“請教足下名諱?”
荀貞先不答他,因為記起了他是周恂,再看他身后諸人時也大多認了出來,大多是幾年前隨著周恂路過繁陽亭的周家奴仆、賓客,其中一人便是那個態度非常無禮的錦衣奴,又一人身量不高,穿在身上的袍子松松垮垮的,臉上抹著臟泥,乍看之下是個臟小子,仔細看去卻分明是個妖嬈的女子,正是那個跟著周恂在亭舍中住過的大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