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頭大河滾滾,浪花四濺,遠隔數里亦覺水氣撲面,岸邊綠樹蘆葦,各色野花點點,時有驚鳥飛出,有大約三千多人正在離岸兩三里處布陣。荀貞看得清楚,這支人馬正是何儀所部。
荀貞派出的有斥候,何儀派出去的也有斥候,他們已知荀貞追上來了,原本是準備渡河,這會兒匆匆地改成在河邊列陣備戰。荀貞傳下令去,命許仲、劉鄧、陳褒諸將各自陳列本曲,做好進攻的準備。荀攸、戲志才、宣康等人隨從荀貞在高處騎馬遠望,觀看何儀的軍陣。
戲志才觀望多時,揚鞭指點,對荀貞說道:“何儀的精兵都在中軍。”
荀攸點頭贊同,說道:“賊之軍陣,中軍最堅。”
兩人顧視一眼,臉上顯出笑容,戲志才笑道:“公達必已有破賊之計。”荀攸笑道:“志才定也有計了。”戲志才說道:“正是。既然賊中軍最堅,那么我等只要把他們的中軍擊破,此戰就可勝了。”荀攸說道:“志才所言,正是我之所想。”三言兩語,兩人的意見就達成了一致。荀貞以為然,同意他們的觀點,一邊觀望敵陣,一邊頷首說道:“確然如此。”
宣康跟著荀貞從潁川打到汝南,歷經多次戰事,在軍陣上的眼光與見識有了長足的進步,他思忖說道:“賊今困窮,背水列陣,其兵雖少,亦有三千余,與我部人馬相差不多,若只擊其中軍,未必能破其堅,以微微之愚見,不如先遣銳士擊其左右翼,待將其兩翼擊垮后,再以精兵沖其中堅之陣,如此,也許才能一戰破之!”
荀攸、戲志才撫掌大笑,說道:“叔業臨敵帷幄,有軍師之風范了啊。”
宣康被他倆一贊,面上飛紅,頗是不好意思。
荀貞笑道:“就依叔業之言!”他觀望己軍之陣,見已經列好陣勢,便即傳下軍令,命己軍之兩翼先出擊。
他的兩翼是皇甫嵩撥給他的三千人,隨著將令、軍旗、鼓聲的催動,右翼一千五百人首先出陣邀戰,與何儀的左翼相擊,刀劍交撞,戰士奮呼。戰不及兩刻,左翼的一千五百人又出戰,直擊何儀的右翼,旌旗颯颯,戰鼓雷鳴。河流、田野,藍天、大地,數千人廝殺一團。
交戰的場地距離岸邊不遠,土地松軟,多有坑洼,不利騎兵沖擊,所以兩邊上陣的都是步卒。
荀貞等了會兒,見兩翼陷入混戰,己軍之左右兩翼已經纏住了何儀的大部分人馬,敵人只剩下了不到千人的中軍,再又傳令,命劉鄧、許仲、江禽、陳褒、荀成等帶部直出,沖擊何儀的中軍陣。三管齊下,何儀相形見絀,左右難支,左翼最先敗退,右翼繼之后卻,劉鄧身先陷陣,大呼急進,許仲、江禽等趁勝猛殺,沖潰了他的中軍。
中軍一潰,何儀的兩翼徹底潰散,后邊不遠就是汝水,這一敗,黃巾兵卒退可無退,不愿投降的慷慨赴河而死,其余的跪地舉械投降。比起剛經過的西華鏖戰,這一場河邊之戰勝利得輕輕松松。午時后開的戰,未至暮已獲全勝。
辛璦等騎士馳行岸邊,協助許仲、江禽、陳褒、荀成等收攏俘虜。
劉鄧生擒了何儀,送來荀貞的中軍。何儀面如土色,跪伏荀貞馬前,說道:“聞公威略如神,今果見之,敗於公手,心服口服,何儀愿降。”
他這話一出口,引得荀貞頗為驚詫,他先與潁川黃巾,再與汝南黃巾激戰,殺傷俘虜的黃巾兵卒何止萬數,投降的也有,但是身為一方渠帥而在戰敗后請降的,何儀卻是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