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曰拔營,行近長平。,ka~../
荀貞望到長平縣的城門大開,城外的野地上聚集了大批的流民,幾個穿著黑衣、帶著印綬的縣吏正在流民中指揮人熬粥,這是長平令奉駱俊之命在收容、賑濟流民。從皇甫嵩的中軍里出來了二百多步騎,推著數十輛車到縣外,把車子交給縣吏,卻是皇甫嵩投桃報李,為答謝陳王劉寵和陳相駱俊的贈弩,特從軍中撥出了些軍糧送給長平縣,以助其賑濟災民。
荀貞望著這一幕,頗是感慨,對左右說道:“皇甫將軍知兵善戰,戰無不勝,更難得的是愛惜百姓,愛民如子,真我漢家棟梁。”
潁川、汝南近二十萬黃巾軍,兩個月內就被悉數平定,這泰半是皇甫嵩的功勞,說他是漢家柱石,力挽狂瀾也不為過。神速地平定叛亂是一方面,愛民如子則又是另一方面。相比平亂,愛民更是難得。荀貞心道:“朝廷分兵兩路,一路討冀州,一路討潁川、汝南。盧植在冀州與張角鏖戰經月,屢戰不勝,而朱俊早前與潁川波才戰也是大敗,這幾個出征帶兵的將軍里,皇甫嵩功勞最著。也是黃巾不能成事,漢室還不該覆滅,故此才有皇甫嵩這樣的人杰存在啊!”
原本的歷史中,盧植久戰不勝,朱俊先敗於潁川波才,又頓兵於南陽宛城,只有皇甫嵩連戰連捷,先平潁川,再平汝南,接著又平定東郡,最后又擊敗張角兄弟,平定了冀州。可以說,黃巾之覆滅,八成都是滅在皇甫嵩的手上。要非有皇甫嵩,這黃巾軍不定還得亂上多少年!
既用兵如神,又愛民有令名,荀貞在敬重皇甫嵩的同時又對他深深忌憚亦不足為奇了。
過了長平縣,行有十余里,皇甫嵩遣人來召荀貞。荀貞趕去中軍。皇甫嵩沒有坐車,騎在馬上,由親兵、將校們簇擁著正、隨軍而行,見荀貞來到,示意他近前,笑道:“這兩天行軍如何?”荀貞落后了皇甫嵩一個馬頭,答道:“陳國境內無黃巾賊,這幾天行軍甚是輕松。”
皇甫嵩遙指前路,說道:“再北行三十余里就要出陳國境,進入陳留郡了。你我便在前頭岔路上分兵,我北去經扶樂入陳留,你轉往東北方向,經陽夏去陳留郡吧。”
這是前兩天定下的方略。荀貞應諾。
皇甫嵩叮囑交代,說道:“陳留郡內雖也無大股的黃巾賊,但小股的賊寇頗多,你入陳留后行軍、扎營都要循規蹈矩,不可大意。你在潁川、汝南立下了諸多戰功,今也是威名在外,可不要被陳留的小寇偷了你的營。”
荀貞應道:“是。”
皇甫嵩問道:“可有什么缺的東西需要我補充給你么?”
荀貞說道:“昨夜得將軍百弩之賜,貞已是喜出望外,別的東西都不缺了。”皇甫嵩點了點頭,說道:“既如此,你就帶你部人馬去吧。”揚鞭前指,“你我在東郡會合!”
荀貞應諾,行了個禮,轉馬歸本部,把皇甫嵩的將令傳下,帶本部三千余人脫離了大部隊,沿著岔路向東北而行。
離開主力后,因為兵馬少,行速加快,行不過四五里,前頭一條大渠攔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