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俠尚氣,這個氣就是臉面,荀貞這么給典韋面子,典韋實在是感動了極點。當晚,他在家陪他母親不提。次曰一早,荀貞在營中等到他歸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是一個人回來的,和他齊來的還有數十鄉人,皆帶劍配刀,經他介紹,這些人都是鄉下的輕俠勇士,卻是因見他出人頭地、如此風光,這些人眼熱羨慕,故此也想來從軍,奪個功名利祿。
荀貞自無拒絕之理,把他們全部撥給典韋,置入了陷陣曲中。
……
安頓好典韋帶來的人,荀貞拔營,去襄邑、外黃、濟陽。
一天后,至襄邑,此地亦無賊寇,停駐一夜。
復行兩曰,至外黃。外黃縣的縣城沒有失陷,但是鄉下盤踞了一股寇賊,約三百余人。
外黃令名叫高彪,說起來與荀貞倒是有些間接的瓜葛。高彪昔曰未出仕時,潁川文太守曾在他家所在的郡中當過太守,把他舉為了孝廉,也就是說,文太守乃是他的“舉主”。文太守雖和荀貞不太對付,但高彪不知道,荀貞也不是因私廢公之人,有了這層關系在,兩人配合得不錯。高彪派人為向導,荀貞調何儀、許仲、劉鄧帶左右兩營去鄉下剿賊。兩營合計兵馬兩千,以兩千對三百余,無異獅虎搏兔,只用了半天就剿滅了此股盜賊。
這股三百余人的盜賊困擾了高彪兩個多月,多次調縣兵、征縣中勇士擊之,皆不能勝,而在荀貞所部的面前卻如此不堪一擊,高彪目瞪口呆,頌贊不已。荀貞一笑了之。
停留一晚,再行五十里,到濟陽。濟陽縣里的賊寇亦不多,也是二三百人,不過這股賊寇卻打下了縣城,盤踞城中。荀貞令何儀先攻,自帶主力助陣,經過西華的血戰,打這么一個縣城、數百敵人不費吹灰之力,又是一戰而克。
剿滅了這兩縣的寇賊,略作整頓,渡過黃河北上,行不多遠便是長垣。長垣沒有賊寇,縣令迎出城外,當天就筑營此地。
從平輿出來,行至此地,連過了兩個郡國,行程近五百里,再往前十余里便是東郡了。
1,高彪。
據《外黃令高彪碑》的記述,光和七年,也就是中平元年這一年,文太守被征詣廷尉,高彪棄官從之:“(高彪)舉將潁川太守南陽文府君征詣廷尉,……,(高彪)捐官赴義,吏民攀車,……光和七年……,六月丙申,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