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卜己不會上當。”
皇甫嵩一笑,說道:“卜己盡收精兵,聚於三地:濮陽、白馬、韋鄉,妄圖成鼎足之勢,以抗我王師,而荀司馬入東郡,一戰克復韋鄉,現又與傅司馬合兵擊白馬,白馬一下,濮陽就等同孤城。卜己定早已心慌意亂,要不然,他也不會使出這‘小兒伎倆’,故弄玄虛,分兵兩路出城。諸君請試想:先丟韋鄉,白馬又被圍,濮陽城中又先后派了兩路兵馬出城,城中兵力短缺,他正心慌意亂,忽聞城外倉皇逃回一支自家的潰兵,會是何種反應?”
諸將齊聲說道:“必開城門接納。”
“正是。所以說:只要你等留在韋鄉的將士能把他遣出來我韋鄉的賊兵牢牢困住,不放出一人逃走,我便可詐作賊之潰兵,騙開濮陽城門”
諸將齊聲說道:“”
……
皇甫嵩派去支援荀貞、傅燮的兩個軍候帶本曲人馬到了白馬城外,入中軍帳內見到傅燮、荀貞,轉述了皇甫嵩的將令。韋鄉距白馬較近,濮陽距白馬較遠。這兩個軍候率部到時,傅燮、荀貞剛剛接到軍報,說來援白馬的東郡黃巾兵已經入了白馬縣界,距漢兵營只有十里地了。
聽完皇甫嵩的將領,傅燮、荀貞對視一眼,傅燮蹙眉說道:“來援白馬之賊兵號稱三千,但據斥候遠望觀察,人數遠不止三千,從其隊列的長度來看,估計得有四千來人。外有四千來援之賊,內有五千白馬之賊,我部只有五千人,若是硬打,恐怕會顧此失彼。”
顧此失彼的意思就是:如果全力對付來援的東郡黃巾,那么勢必就將圍不住白馬城中的韓立部,如果全力來圍白馬,那么勢必就將擋不住來援的黃巾兵。
戲志才低頭沉思了會兒,抬起頭,展眉而笑,說道:“皇甫將軍這是想‘正奇兼用’啊。”
傅燮問道:“此話怎講?”
“皇甫將軍現統兵近兩萬,而只派了兩個曲來援我部,這說明什么?賊遣了兩路人馬出城,這說明他想帶主力先全力殲滅賊之一路,然后再來殲滅這一路。故此,他與兩位司馬相約:令兩位堅守兩天,說他兩天后必會遣軍來援啊”
荀攸點頭說道:“卜己遣兩路賊兵出城,一路號稱五千,一路號稱三千,從表面上看‘奇妙莫測’,不知其虛實,然究其根本,此計卻只見有‘奇’,不見有‘正’。沒有了‘正’,‘奇’就好比是無根之木,不堪一擊。志才所言不錯,皇甫將軍必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想正奇兼用,以我部為正,擋住九千賊兵,以主力為奇,先用全力快速地殲滅另外一路賊兵。”
戲志才、荀攸雖然聰明多智,畢竟不是“神機妙算”,他們的這番猜測只猜中了一半,猜中了皇甫嵩的確是想“正奇兼用”,也猜中了皇甫嵩的確想以荀貞、傅燮為“正”,讓他倆暫時擋住這九千東郡黃巾,卻沒有猜到皇甫嵩根本就沒想著去殲滅另一路黃巾兵,皇甫嵩真正的“奇”是想趁機騙開濮陽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