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到適才徐榮等部在戰前的安穩如山,荀貞不覺嘆道:“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秦胡精騎是也。馳如狼奔,猛如梟擊,李、郭是也。陷陣攻先,徐榮是也。”
……徐榮當先奮勇,董旻、牛輔、段煨麾軍四進,激戰半個時辰,先是胡軫、董越殲滅了出陣的那數百黃巾騎兵,繼而全軍鼓勇,并力合擊,大敗黃巾右翼騎兵。
夜里火中,尸橫遍野,傷馬哀嘶。
黃巾右翼的騎兵紛亂敗逃。董旻分了數百人騎去追擊逃跑的敵人,余下的人騎皆轉向黃巾軍的中軍步卒主陣,不過沒有馬上出擊,而是暫下馬歇整,等待皇甫嵩的軍令。
早在胡軫、董越圍擊那出陣的數百黃巾騎兵時城上的張梁就坐不住了,垂城而下,至城外黃巾兵的主陣里親自坐鎮指揮,這時見勢不妙,他急令步卒各部嚴陣以待,調集了一批盾牌手、弓弩手到右邊,以防董旻、牛輔等再來沖擊本陣,同時調動左翼的騎兵,命令他們出擊,卻不是擊秦胡精騎,而是令他們擊漢兵的右翼。
黃巾軍的左翼已經敗潰,不能用了,現在黃巾軍的主陣就像是一個斷了一臂之人,那么要想扳回局面只能以牙還牙,把漢兵的右翼攪亂,也斷漢兵一臂,如此,方有可勝之機。
不過,皇甫嵩老於軍事,確是不會給黃巾軍這個機會的。
早在張梁調動其左翼騎兵前,他就已經傳下了軍令,命右翼的三河騎士出擊,趁勝直進,希望能把黃巾軍的左翼也擊破。如果再把黃巾軍的左翼也擊破,那么黃巾軍的步卒陣地就暴露在了漢兵的眼前,到那時候,左右用騎兵沖之,中間以步卒擊之,必勝無疑了。
只是可惜,三河騎士不如秦胡精騎精銳,并且數量也遠多於秦胡精騎,又是在夜中,調動起來沒有那么快,所以直到張梁的命令傳到黃巾的左翼騎兵那里,三河騎士才剛出陣。
出陣慢,就給了黃巾左翼騎兵準備之機,而又同時黃巾軍的騎兵部署正好與漢兵相反,卻是精銳都在他們的左翼,那個丈八左豹就在這里,如此一來,三河騎士與黃巾左翼騎兵的戰斗就是一場苦戰。
卻說黃巾左翼騎兵陣里,聞得張梁軍令,丈八左豹立刻呼喝大叫,提長槊,穿雙甲,上馬出陣,率百余騎最先舉火揚旗出陣,奔行至場中,與沖來的三河騎士相逢。
他著實勇悍,長槊揮動,剛一照面,就輕輕松松地擊落了數人,馬不停蹄,向漢軍右翼騎兵的陣中深入,跟在他后邊的百余騎都是從冀州黃巾騎兵里精挑細選而來,專用在苦戰時陷陣破敵,亦各勇武無比,跟隨在他的馬后。就像是一支離弦的利箭。
便如徐榮剛才撞入黃巾右翼騎兵時的輕快也似,這股騎兵也幾乎是毫無阻礙地就撞入了漢軍右翼騎兵的陣中。
……在前邊觀戰的漢軍軍官馳馬轉回營中急報:“賊騎丈八左豹率百騎逆擊我軍右翼,其勢甚銳。”
現在是深夜,皇甫嵩雖高處望樓之上,出擊的兵士里又有專人多舉火把以照亮,可畢竟不是白晝,不能把整個戰場都看得清楚,所以他在前線布下了不少觀戰的軍官,好能及時地得知前線到每一處戰場、每一個戰局的具體情況。
剛擊潰黃巾的右翼騎兵,黃巾的左翼騎兵就還以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