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出言招攬,卻正如他之所料,趙云盡管年少,卻是個有主見的人,穩重謹慎,與荀貞只是初見,還不了解荀貞,豈肯就應其召?
趙云心道:“原來荀君是因為聽了黃巾俘虜的話,所以特地來真定見我。潁陰荀氏是豫州名族,我聞名久矣,今見荀君,確實英武不凡,專程造訪,更見折節下士。”荀貞自見到他后,不因為他年少而輕視他,舉止有禮、言必稱君,給了他很大的尊重,趙云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自己只是在真定、常山有些名氣,被荀貞這樣的折節下交,很感動,不過依然婉言拒絕。
他說道:“君不辭道遠,專程前來見我,這份厚愛讓我非常感動,只是我的學業尚未完成,恐怕不能離家遠行,并且我只是個野澤小子,只有斗筲之才,縱然從君前去,大約也幫不上什么忙。君從皇甫將軍轉戰數州,戰無不勝,可見英武,不以云年少無知,遠道而來,可見好賢,英武足可以討賊,好賢足以安民,君此去趙國,必能再立功勛。”
年紀雖少,話說得很有條理,先感謝了荀貞的厚愛,再婉言相拒,最后預祝荀貞再立功勛。
這讓荀貞越發喜愛他了,心道:“年紀輕輕就這樣出色,再過幾年還能了得?”
來之前荀貞是把趙云當作武將來看待的,來之后,經過這短暫的接觸,已不再單純以武將來視趙云了,和辛璦等一樣,更多的把趙云看做了儒生士子,他心道:“我帳下有見識的儒生不多,李博、史諾,常人之才,平時做些案牘可以,重要的事情實在不放心交給他們去辦,宣康淳樸可愛,雖有潛質,尚未長成,眼下亦不能大用,能用者唯公達、志才兩人而已,如能得趙云足可為我一大臂助。”
他的官兒越做越大,需要用人的地方越來越多,先前為郡督郵時他還不覺得,到被皇甫嵩擢為司馬,統帶數千人征戰時就已覺得帳下可用之人太少,使他不得不事必躬親,許多事都得他親自去做,現如今他又被擢為趙國中尉,負責一國五城的軍事,更覺囊中可用之人太少,有捉襟見肘之感,趙云若只是個武夫,那么他倒還不會這般急切地想招攬到他,關鍵是趙云除了勇武,亦有才干,足可以托付大事,如果能招攬到麾下,確實足可為一大臂助。
話說回來,荀貞也早知不可能會很容易地就把趙云招攬到麾下,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因聞了趙云的婉拒,卻也并不失望,哈哈一笑,說道:“承君吉言,我要是能在趙國立下功勛,必不會忘了感謝君。”既然趙云婉拒,他也不再多說,指著梨樹,笑道,“君家梨樹結果累累,好生喜人,說了半天話,卻是有些口渴了,不知能否討兩個君家的梨吃?”
趙云原以為在聽到拒絕后荀貞會動怒,卻不料他行若無事,依舊談笑親切,不覺心道:“荀君戰功赫赫,威震黃巾,身為比二千石的大吏,不驕不傲,屈己下人,輕騎簡從,不辭路遠,親登我家門來招攬我,被我的拒絕后卻竟毫不動氣,談笑自如,此人器量雅偉。”起身笑道,“未能奉水捧果,卻是云失禮了。”叫嚴猛搬了個梯子過來,支在樹上,爬上去,摘了些梨果下來,用井水洗濯干凈,放在盤上,奉到荀貞等人席前,請他們品嘗解渴。
關閉<廣告>
黃梨多/汁水,為避免汁水沾到衣上,荀貞、荀攸、宣康都是小口吃,辛璦卻毫不在乎,坐將起來,拿著梨,大口咬嚼。他相貌秀美,吃梨的模樣卻和粗猛魁梧的典韋一般無二,引得嚴猛連連注目。趙云恪守禮節,雖也驚奇辛璦的吃相,卻不多看,待荀貞吃完了一個梨、洗過了手,他開口說道:“君如想招攬能人才士,云倒是有一人推薦。”
“噢?誰人也?”
“此人復姓夏侯,單名一個蘭字,與云是鄉里人,家傳律法,明於法律。”
“夏侯蘭?”荀貞轉目嚴猛。
嚴猛說道:“沒錯,就是鄉里溪邊射箭的那人。”
趙云問道:“君已見過夏侯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