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門外,荀貞迎到了許仲、荀攸、許仲、荀攸、江禽、劉鄧、陳到、典韋諸人下拜行禮。
荀貞把他們一一扶起,笑對他們說道:“諸君辛苦了。”
許仲請他去看斬獲,他卻不看,帶著許仲、荀攸等先去看軍中的傷者,撫問慰勞,隨后,他示意左伯侯把他的乘車駕過來,登於車上,扶住車轅,對列在縣前的千余兵卒大聲說道:“汝等從我征戰數州,累與黃巾血戰,今又於馬服山破賊左須部,勞苦功高!我已令營中給你們備下了醇酒好肉,今天可以破例在營中飲酒,等會兒我也會去營中,與諸位把酒同歡。”
千余兵卒齊舉矛劍,同聲呼道:“甘為君效死!”
這句話是許仲、荀攸等提前教好他們的,故此能異口同聲。圍觀的百姓不知是預先準備好的,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驀然聞此千余人同聲共呼,見其鎧甲耀目,矛劍如林,盡皆震服。
馬服山在邯鄲縣西北,對許仲、荀攸來說,他們可以選擇從縣西門入城,也可以選擇從縣北門入城,按理說,中尉府在城西,他們應該選擇縣西門,離中尉府近,荀貞可以少走些路,但他們卻選擇了縣北門,這卻是荀貞給他們的密令,乃是因為縣中之豪強、士族多居城北。
北門內不多遠有一個里,里中民大多復姓邯鄲。
邯鄲這個姓不多見,此姓出自趙氏。春秋時,晉國的趙穿,——便是那個殺了晉靈公的趙穿,他的封邑在邯鄲,因被稱為邯鄲君,其后世子孫中遂多有以邯鄲為姓的。兩漢之際,邯鄲氏大多分布在趙國、廣平、潁川。潁川陽翟縣里就有姓邯鄲者,其中有一名叫邯鄲淳的,博學有才章,嘗師從章帝年間的著名書法家曹喜,善古文大篆,與同縣另一個有名的書家劉德升齊名郡中。荀貞在前世讀過邯鄲淳編寫的《笑林》,因在為潁川郡吏時還曾專門去拜訪過他。
潁川的邯鄲氏不算大族,但邯鄲縣的邯鄲氏卻是大族,其族人遍布趙國諸縣,各縣皆有。
此時,在里中的一座高樓上,正有數人臨欄憑眺。
這數人或老或者壯,最中間的這人年過五旬,頭戴高冠,身著黑色的絲衣,腰圍美帶,長須飄飄,正聚精會神地看荀貞迎接許仲、荀攸等,先見許仲、典韋、劉鄧、陳到、江禽、李驤等重甲帶劍,行動矯捷,虎虎生風,顯是俱為悍將,然而到得荀貞面前卻皆跪拜如羊,不覺說道:“我聽說中尉從州伯擊黃巾,常勝,是州伯的愛將,先前聞他被刺身亡,已疑之,今其部凱旋,果然是在用計。”又見荀貞不看斬獲,先撫慰兵卒傷者,又說道,“中尉非常人。”
這個老者即是縣中邯鄲氏的族長,名叫邯鄲相。
站在他左右的這幾個人兩個年過四十,是他的弟弟,一個年約二十七八,是他的長子。他共有子三人,二子、三子皆碌碌,唯此長子干練果決,年少時便聞名郡中,最得他的喜歡。
他的這個長子名叫邯鄲榮,字公宰,長七尺九寸,相貌魁昂,儀表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