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路經本縣的外郡流民,在下與他們并非舊識,今曰乃是初次相見。”
“今曰乃是初次相見?”
“正是。”
“既然是初次相見,我方才於道上卻見足下把自帶的口糧悉數贈與了他們,這卻又是為何?”
“足下原來是想問這個!”這個年輕人笑了起來,說道,“在下本地人,家中雖貧,也不致斷炊無糧,因見此數人饑餓可憐,所以把自帶的口糧贈給了他們。”
“路上流民眾多,足下卻又為何不救濟別的流民,單單救濟那幾個人?”
這個年輕人躊躇片刻,回頭望了眼,那幾個青壯流民在拿了他贈予的吃食后不再坐於野上,相伴遠去。他轉回頭,說道:“不瞞足下,我不救濟別的流民,單單救濟這幾個人實是存了私心的。”
“是何私心?”
“此數人壯年有力,坐於田野上,各按兵器,虎視路人。在下恐彼等會為盜賊,因而贈口糧與之。”
荀貞回顧荀攸、邯鄲榮、宣康,荀攸三人皆露出驚奇的神色。荀貞亦奇之,轉回頭,心道:“此人衣衫粗陋,顯是家中不富,聞其言語,盡管口齒略有不清,言談卻頗文雅,應是讀過書的。”因問道,“請教足下高姓大名?”
“在下岑竦。”
荀貞喃喃道:“岑竦……。”這個名字很陌生,以前沒有聽府中的人說過。
邯鄲榮面露訝色,插口說道:“敢問足下,可是字叔敬么?”
這個叫岑竦的年輕人沒有想到邯鄲榮居然知道他的字,怔了下,答道:“正是,不知足下是?”荀貞對他說話時說得是洛陽正音,也就是官話,邯鄲榮說的卻是趙郡土話,他遲疑說道,“聽足下口音,像是本郡人?”
邯鄲榮上前一步,離他近了點,上下打量他,笑道:“不錯,我是邯鄲人。足下可能聽過我的名字,我姓邯鄲,名榮。”
邯鄲榮、樂峻、魏暢是趙國是最出名的三個青年才俊,他的名字岑竦當然聽說過,立刻肅容行禮,說道:“足下高名,竦久聞之,沒想到今天能在這里見到足下,實竦之幸也。”
邯鄲榮回了一禮,笑道:“君名吾亦久聞,久欲拜訪,苦無余暇,今與君相見於道,意外之喜也。”向荀貞介紹,說道,“此吾郡孝子,他的父親是故左馮翊,當年亦是吾郡名士。”
左馮翊,是三輔之一。三輔是前漢的京畿,在今陜西境內。左馮翊既是官名,也是轄區之名,相當於郡太守。堂堂一郡太守之后,故二千石之子,卻衣著如此粗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