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里的西山里不知藏了多少的寇賊盜匪,若要問他們具體的人數、分布,別說荀貞等人,便是山中的這些寇賊恐怕也不清楚。黃髯部是其中最大的一股,荀貞卻是早已就查問清楚,知道他的藏身地就在封山西邊約四五十里的一個山嶺中。
荀貞極目遠望西邊的群山,試圖找到黃髯藏身的那個山嶺,卻終因遠遠近近的山嶺太多了,根本就看不出哪一個是。他轉問陳午:“陳君,你能看出哪個是黃髯藏身的山嶺么?”
陳午搖了搖頭,說道:“相距太遠,山嶺也太多,在這兒看不到。”
“你再把黃髯藏身地的具體情況說說。”
“是。……,黃髯藏身處名叫蘆嶺,山高二百余丈,占地二十余里,左為石門山,右為騰龍嶺,其后險峻,壁立陡絕,無路可走,唯有前山有一條山路通往山內。”
方才上山的時候,黑漆履的履底、履面上沾滿了污泥,走起路來沉甸甸的。
荀貞尋了個石頭,走到邊兒上,抬腳在上邊刮蹭履底的泥土,一邊刮蹭,一邊嘆道:“封山雖陡,然四面均可上山,較之只有一面可以入山的蘆嶺還不算險峻,饒是如此,山路已然難行。剛才上山時,公達差點被石子滑到,好不容易上到山上,這履底上也是沾滿了淤泥,走著都費勁,更別說臨陣格斗了。……,公達,公宰,來曰蘆嶺一戰,或將會是一場苦戰啊。”
荀攸、邯鄲榮以為然。
荀貞笑問陳午:“陳君,你熟知蘆嶺山形,因我令你與君昌為前部,擔負我部此次擊黃髯之首先攻山的任務。你可有信心完成?”
君昌即程嘉。用程嘉、陳午來當先鋒好處有二,一個是他倆統帶的兩個新屯分別是由投誠的山賊和襄國縣的吏卒、壯士組成的,均熟知山斗;一個是陳午是襄國縣人,熟悉蘆嶺的地形,程嘉雖非襄國縣人,但他既是趙郡人,自也對山區并不陌生,相比江禽、劉鄧、辛璦、李驤等從平原地帶來的諸人,他倆占了“地利”二字。
不過卻也有一個弊處,即:雖說那些山賊和襄國縣的吏卒、壯士也不是沒有上過陣,之前大多見過血,或者是與守縣的縣卒交過手,或者是與黃巾和下山搶掠的寇賊交過手,可到底是組建不久的新屯,只大概知道了軍法,還缺乏正規的艸練,荀貞尚不清楚其戰斗力究竟如何。
陳午在姚昇的手底下當了幾年的亭長,雖然得了干才之名,卻苦無出頭之曰,輾轉縣中諸亭,一朝得入荀貞眼中,馬上就被擢為中尉府的吏員,早存了報效荀貞、立功勞以再獲升遷的熱切渴望,此時聽得荀貞問他,他毫不猶豫地答道:“有!”
這一個“有”字回答得斬釘截鐵,荀貞滿意得點了點頭,顧望山南行軍的部隊,見半數都已繞過了封山南麓,對荀攸、邯鄲榮諸人說道:“我等下山吧。”
朝陽從東天噴薄而出,山頂頓時大亮。
邯鄲榮回顧東方的天空,紅霞片片,又遠望西邊,群山黑莽,說道:“至遲明天晚上可到蘆嶺,最晚后天早上即能發起進攻了。”
……蘆嶺山中,黃髯得了軍報,緊急召集部下將校。
能從巨鹿郡沖出皇甫嵩的重兵包圍,逃遁到趙國山中,黃髯還是有些能耐的。與左須主要是倚仗手下的那個謀士不同,黃髯倚仗的主要是本人的能力。
黃髯是外號,他本名遷,大名喚作黃遷,今年年歲不小,四十歲了。
他善用鐵矛,在黃巾軍中以勇聞名,不但勇武,而且他姓格沉穩,能得眾,早年在鄉間時他就樂善好施,周急濟困,有游俠風,投了黃巾后更是慷慨不愛財,在軍中的名聲很好。
勇武、有好名聲,他的相貌也很不錯,儀表堂堂,美須髯,就像關羽因胡須美而被諸葛亮稱為“髯”一樣,他“髯”的外號也是因他的美須髯而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