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他逃到西山蘆嶺的千許黃巾兵卒多是他的鄉人,雖是敗軍,但在軍心凝聚力這一塊兒上卻是遠比左須的部眾要強得多。得了他的召集將令,各部曲的軍官紛紛到來。
蘆嶺山形險峻,山道狹窄不易走,然而在山頂上卻有很大的空地,足夠數千人駐扎,他們就是在山頂上筑營的。便在草草搭建起的茅屋里,黃髯與相繼來到的部下軍官們召開軍議。
“安插在山外的眼線來報,說荀賊統領兩千步騎來攻我山了。”
黃髯一句話落地,茅屋中嘩然一片。
有驚訝的:“荀賊來了?”
有驚駭的:“哎呀,我等快下山撤退吧。”
有驚喜的:“正要為大賢良師報仇,他就主動送上門上來了?”
黃髯咳嗽了聲,壓住紛亂的聲音,環顧諸人,說道:“荀賊是皇甫嵩麾下的名將,到趙國后,又在前不久伏擊陣斬左須,實為我道大敵!如今他氣勢洶洶前來,不可小覷。”
諸人皆道:“是。”
“諸君以為我等該如何迎敵?是戰?是走?都來說說。”
諸人有提議棄山逃跑的,有提議下山逆擊的,意見不一,最終請黃髯決定。
黃髯早有定見,當下說道:“蘆嶺周邊皆山,我等是外郡人,對周邊的地理山形不熟,如果棄山撤退,只有兩個下場,要么是迷亂於山中,要么是軍心大亂,不管是哪一個下場,我等都將死無葬身地。因此,以我之見,棄山萬萬不可。”
他分析敵我的優劣,說道:“我部人馬雖少,只千許,可荀賊帶的部曲也不多,也就才兩千步騎,山地難行,他帶的那些騎兵在攻山時又用不上,他能用的也就是那不到兩千人的步卒。以不到兩千之步卒攻我千人之軍,依我看來,他想取勝卻也不易。”
諸人細思量,覺得黃髯說得對,早前嚷嚷著棄山逃跑的那幾個人也改變了意見,均點頭贊同。
“棄山撤退不可行,下山逆擊卻也不可行。下山逆擊等同放棄了我山中的地利,荀賊的部曲都是歷經鏖戰的精銳,在山下與他們平地作戰,我部萬難獲勝。所以,上策當是據山扼守。”
“將軍所言甚是!”
“我部雖只千人,然均是青壯,無有婦孺,皆可上陣殺敵,只要我等千眾一心,利用山形之地利在我的優勢,拼力死戰,這一仗,說不定我等還能獲勝!只要能打勝這一仗,又或者即使不勝,但只要能把荀賊逼退,咱們就算是在趙國立住腳了!待到來年春暖,咱們再出占黃榆嶺,用心經營,等過個三年五載,不管說盡趙國之地,可這趙國西邊的群山說不好卻都是咱們的天下了!”
座中一人奉承說道:“黃榆嶺與將軍同姓,又暗合黃天之‘黃’,這蘆嶺北邊的山嶺又名騰龍,此皆吉兆也!以小人愚見,這分明是黃天在預示將軍:蘆嶺將會是將軍的騰龍處,而黃榆嶺則將會是將軍的根基地。等今次擊敗荀賊,再打下黃榆嶺,這趙郡就必將為將軍的囊中物了。”
黃髯撫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