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個人若是有個好的相貌,首先就給人一個好的印象。
黃髯之所以能夠得眾,能夠得到部眾的擁戴,一方面是因為他早年在鄉中時仗義疏財,扶危濟困,一方面卻也是和他的相貌有關的,也是因為他相貌堂堂、引人喜愛。
因其美須髯,加上他本身的能力,連荀攸這個敵方的人也都不由發出了“奈何從賊”的惋惜。
荀貞抬頭,望了望天色,說道:“天暗了,陳午、叔至應該已開始攀山了吧。”
……后山。
陳到率二百勇敢之士列在山下,齊仰首望向山壁。
晦暗的暮色下,陡峭滑濕的山壁上,陳午等三十一人正在赤足揮戈,鑿洞攀援。
陳午的位置在最前,他兩腳踩在方才鑿出的洞上,左手摳著山體的縫隙,右手握著矛頭,側身向著與腰并齊的右邊壁上一處猛擊。
他敲擊的地方是預先選好的,較之別的地方,這里略微凹陷,有條不大的縫隙,能夠較為輕松地開鑿出一個小洞里。隨著他的敲擊,小石塊不斷落下,小洞漸漸成型。
待這小洞能容入一個手指或腳趾后,他收起戈頭,向上望了兩眼,選準了上右不遠處的一個凸出山石,左臂、兩腿猛然用力,身體上沖。
他上沖竄起這一刻,身體幾乎是完全沒有支撐的,倘若失手,不能及時抓住那塊凸起的山石,下場不言而喻。
山下仰望的陳到與那二百勇敢之士登時提心到口,許多人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拳頭。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陳午雙目緊盯那塊山石,右臂前伸,在身子落下前,牢牢地將那塊山石抓住了。底下的陳到諸人心落下來,好些人輕輕吐了口氣。
陳到是個很沉穩的人,一陣山風吹來,他背后生涼,卻是只觀望陳午攀爬了這么一會讓,他已經已出了一身冷汗。
陳午半懸在壁上,他緩了口氣,身子屈起,右腳的大拇指伸入到剛才鑿出的那個小洞里,通過右手和右腳穩住身子,用左手取出戈頭,又選定了一個有小縫隙的左邊山壁處,也是差不多與腰并齊,接著用戈頭開鑿。
他剛鑿了沒兩下,突聽得底下有人輕呼,低頭看之,卻是跟在他后邊的一人在躍身時沒能抓住落手處,失足掉落了下去。
為不驚起山頂的守卒,在攀山前,陳午給從他攀山的三十人下了一道軍令,命他們在攀山時不得出聲,就算是落下去也不能發出慘叫之聲。這個落下之人是他的一個鄉人,遵守了他的軍令,在跌落的過程中雖臉色慘白,然卻緊緊抿住了嘴,直到摔落到山下為止,一聲也沒吭。
陳午等人是才剛攀援不久,最高的陳午也只到了離地五六丈的地方,這跌落之人是從離地四五丈處摔掉下去的。比起二百余丈的山壁,四五丈不高,可人從這個高度摔下去,即便底下預備的有厚厚的棉墊等物,料來也是不死即殘。
這個摔下之人與陳午自小相識,兩人關系極好。
陳午低頭看了片刻,見他落下地后,躺在棉墊上一動不動,心知怕是摔死了,閉上眼深深地吸了口氣,再睜開眼時,已收回了目光,重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山壁上,繼續鑿洞。
暮色越來越深,山月升上山頭,夜晚來到。
山風漸大,盤旋呼嘯,立在山下的陳到等人站在地上都被吹得甲衣颯颯,攀援在山壁上的陳午等人所受之風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