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武是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竇融的玄孫,其女是先帝的皇后、本朝的太后,他本人久有盛名,位居黨人的“三君”之首,無論是出身、家世、名望,都遠勝何進,而且他與陳蕃等謀誅宦官的時候是在當今天子初即位不久時,宦官的權勢還比不上今曰,可最終因為事泄,更主要的是因為京都的戍衛軍“素畏服中官”,也就是說京都的戍衛部隊多被宦官控制而事敗身死。
何進要想成功,確是非常不易,要想通過正常的手段來取得成功更是不易。
荀攸的話雖沒說完,荀貞、戲志才卻均知他想說些什么:“除非采用非常之手段”。
何為非常之手段?即是:在宦官們沒有防備的時候突然發動兵變,入宮誅之。
何進有這個魄力么?荀攸對此存疑。
荀貞暗嘆一聲,心道:“如果何進有這個魄力,那么四年后的那場政變也不會變的那么血腥。”只是這話卻不能對荀攸、戲志才說。
戲志才問道:“除了這些,還說什么了?”
“何公叫我多與皇甫將軍書信來往。”
黃巾之滅,皇甫嵩獨占八成功勞,他現是左車騎將軍,在帝[***]中的地位僅次何進,而名望實遠高過之,又是掌有實權的冀州牧,舉足輕重,如能得到他的支持,那么誅除宦官這事兒就能多點把握。
“還有別的么?”
“并詢問了下趙郡西邊的賊情,以及我等先后擊破左須、黃髯的經過,他說會把這些轉告給司空張公的,還暗示我可在擊賊上多下些功夫。”
荀攸、戲志才對顧一眼,俱皆了然。
何顒這是在給荀貞指路,是在變相地告訴荀貞:只要軍功夠了,他就會想辦法促成荀貞再獲升遷。——這就是“效忠”袁紹的好處了,還是那句老話:朝里有人好做官。可以預見,以袁家在朝中的勢力,只要荀貞賺夠了軍功,那么再獲升遷必定不難。
“那中尉是怎么想的?”
荀貞望向堂外的廣闊的藍天,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欲平賊定郡中,有兩樁事需得先辦,一是募糧,一個征兵。公宰早就想為我借糧了,我想,這件事現在可以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