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是中尉,無權參與民事,向郡民募糧這種事情必須要得到國相劉衡的同意。
得了劉衡的同意后,荀貞辭別回中尉府。
戲志才、邯鄲榮、荀攸、程嘉等在府中已等候多時。
見他歸來,邯鄲榮急切地問道:“相君怎么說的?”
“相君應允了。”荀貞取出劉衡親筆寫的募糧檄文,遞給邯鄲榮。
邯鄲榮接之觀覽,看罷大喜,問荀貞:“不知中尉打算何時向邯鄲諸姓傳此檄文?”
荀貞募糧不是只向邯鄲一縣的大姓募糧,趙郡五個縣他都要募,不過此事牽涉太大,卻不能一開始就同時向五個縣傳此檄文,所以他打算先在邯鄲試試水,把邯鄲搞定之后,再向其它四個縣下手。他不答邯鄲榮之問,反笑問道:“以公宰之見,何時傳此檄文合適?”
“宜早不宜遲!”
“那就依公宰之意。”
邯鄲榮喜道:“諾!榮現在就親去邯鄲諸姓家中宣此檄令。”
“此事非同小可,公宰切不可艸之過急也。”
邯鄲榮初被荀貞辟除為中尉主簿時就自告奮勇,愿為荀貞募糧,只是荀貞因考慮到自己方到趙郡,初來乍到,在本郡還沒有什么根基所以婉拒了,直忍到今曰,一方面挾兩次“擊賊”大勝之威,一方面自恃有了何顒、袁紹在朝中的支持,這才決意下手,不過雖然決定下手,他卻也不愿因為此事而導致郡中的強宗大姓聯合起來反抗,故此叮囑邯鄲榮:不可急躁行事。
對邯鄲榮來說,自被荀貞辟為中尉主簿后,荀貞待他雖然甚厚,事事與他商量,凡是他舉薦的人才盡皆辟用,凡是他提出的可以采納的建議也都悉數采納,可是比起戲志才、荀攸,甚至宣康、李博這樣的荀貞故交,邯鄲榮卻一直自覺均不如之,認為自己尚未能融入荀貞的核心圈子,早就提足了勁兒想辦成募糧這件大事,希望能以此來奠定他在荀貞圈中的地位。
他為這件事準備了很長時間,并和他的父親商量過多次,已有了一個成熟的計劃。他從席上站起,行至堂中,面向荀貞,按劍挺身,大聲說道:“中尉放心,此事榮必能辦得萬無一失!”
荀貞笑道:“好,那我就靜候你的佳音了。”
邯鄲榮不多廢話,下拜行了一禮,退出堂外,穿上鞋子,自去傳檄募糧。
戲志才探頭向堂外看,看他出院去遠,轉臉笑對荀貞說道:“中尉,公宰剛健敢為,家又是本郡冠族,上有相君檄文、下有他親自艸辦,募糧之事自是如反掌觀紋,手到擒來。”頓了頓,又道,“不過話說回來,卻也不能大意。”
就像劉衡說的,今年顆粒無收,糧食本就緊俏,那些豪強大戶一個個都不是善男信女,向他們要糧實同於下刀割他們的肉,邯鄲氏、魏氏、樂氏這樣的士族或許還好說,有邯鄲榮出面,他們縱是不愿,大約也不會生亂,可如楊氏、韓氏這樣的豪強卻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楊氏,因為荀貞沙汰郡兵一事,楊氏的族長對荀貞已經十分不滿,私下里多次去拜謁段聰等郡中大吏、串聯縣中的大小豪強,隱隱有聚眾與荀貞相抗之意,募糧的檄文一下,可以預見必將會激起他更大的不滿,說不定就會借機作亂,搞些風波出來。
荀攸以為然,說道:“中尉,要不要把李倉、君卿召來?”
荀貞擊黃髯前,把邯鄲縣的治安收到了手里,交給戲志才負責。戲志才跟著荀貞來到趙郡未久,要想控制住地方的治安,非得有本地的縣尉配合不可,邯鄲右尉周良外謙內猾,不可用,戲志才乃重用左尉李倉。周良以段聰為后臺,平時經常侵李倉之權,李倉銜恨久之,得了戲志才的扶持后,他遂反過來侵奪周良之權,現今已控制住了邯鄲縣內大半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