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頃即萬畝,收成好的年份,除去門客、徒附之所得,楊家一年即能得糧數萬石,足夠養三千兵卒大半年。今年雖顆粒無收,往年的存糧也有很多早被賣掉,可楊家現有之存糧卻仍是有不少的,邯鄲榮計算過,按五分之一來募糧的話,只楊家交納的糧就夠三千兵卒兩月之食。
這么大數目的糧谷,楊家怎肯老老實實地交上?
宣康說道:“要是楊家、韓家不肯交?”
荀貞卻似對此毫不擔心,笑道:“且看公宰手段就是。”
……邯鄲榮的手段和荀貞當年誅滅第三氏的辦法如出一轍:搜集諸家不法之事。
只是,荀貞搜集第三氏的不法之事是為了滅其族,邯鄲榮則是為了迫諸家交糧。
——要說起來,邯鄲榮迫諸家交糧所用的手段和荀貞滅第三氏的辦法之所以會一樣,原因卻是不言而明:他倆都是有官身的人,手里握著權力,要想達成目的,從律法上下手自是最方便快捷,而且也不會落人把柄。
但凡豪強之族,必有不法之為,邯鄲榮是本縣人,生於斯、長於斯,對本縣的諸姓豪強知根知底,對他們族中子弟以前做過的不法事也多有所聞,只要下些功夫就能搜集到足夠的證據。
他等了兩天,第六天早上遂分遣府吏,召縣中諸大姓的家長來中尉府,唯楊氏、韓氏不召。
荀貞至趙郡不到三個月,接連擊滅左須、黃髯,聲威赫赫,諸姓的家長固然賴楊氏為倚,楊氏不交谷糧,他們也裝糊涂,樂於不交,可在得了邯鄲榮的相召后,卻不敢不來。
十余家大小豪強、士族的家長絡繹紛至,入中尉府,進主簿院,到得堂上對坐,等候邯鄲榮。
諸家到齊后,等了多時,天將中午,邯鄲榮才出現,他帶劍著履,大步登堂,穿過對坐兩側的諸家的家長,在他們的目光中徑行至案前,拿起事先放在案上的一卷竹簡,不坐,亦不入案后,便就在案前轉過身來,面對諸家家長,展簡讀之。
他的聲音本就大,如金石之音,此時回蕩在堂中,落入諸人耳中,更是如鐘鼓轟鳴,——他讀的卻是在座的諸家家長之一往曰犯下的不法之事,讀完,他不看諸人,翻過一頁竹簡,接著往下讀,卻是另一個在座族長的不法事,又讀完,他抬起眼,簡潔地令道:“收治送獄中!”
邯鄲左尉李倉不知何時候在了堂外,立刻帶縣吏入,即刻將這兩個族長收拘,押送著回去了縣寺。
滿堂在座諸人懼皆駭然。
邯鄲榮環顧余下的諸人,舉起右手里的竹簡,說道:“此卷竹簡共有五十余簡片,我適才所讀的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余下的內容我雖未讀,然諸公應也心中有數,知道是什么了!”
在座諸人面面相覷,有的汗出如漿,有的面現忿然,有的手足無措,有的驚疑不定。
一人壯起膽子,說道:“君雖中尉主簿,然亦我趙人也,我等亦趙人也,何苦相煎?”
邯鄲榮按劍揮袖,嗔目叱道:“我所煎者,賊也!諸公請歸,明曰我當再召諸公見。”說完,也不管在座諸人的表情各異,更不給在座諸人說話的機會,拿著竹簡昂然出堂,不顧而去。
這天下午,邯鄲縣寺的犴獄里,拷掠慘叫之聲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