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作亂、攻滅楊家是十萬火急的大事,劉衡身為趙相,早有人報與他知了。
荀貞留下戲志才坐鎮府中,命荀攸去給尚留在中尉府未走的辛璦、何儀、李驤等人傳令,令之立刻趕回縣外營中坐鎮,又令荀攸在傳過令后不得停留、立即去城上親自督使守卒提高戒備,以防流民再有亂舉。布置完這些事,他帶著邯鄲榮、劉備兩人隨著盧廣前去相府。
相府里,劉衡搓著手在堂上亂轉,見荀貞來到,如見了救星也似,迎上來,說道:“流民生亂,昨夜洗劫了楊家,楊家滿門被滅,中尉可聞知了么?”
“我已遣人帶兵馬出營追擊亂民了。”
“除了作亂的數千亂民,縣外還有數千流民聚集,須得防他們攻我縣城啊!”
“我亦已下令,命公達親去指揮守城。”
追亂民的、守城的,荀貞都布置妥當了,劉衡松了口氣,這才想起來請荀貞、邯鄲榮、劉備入座,他也歸入案后坐下,恨恨地拍了下案幾,說道:“想不到這般流民竟然如此膽大妄為、無法無天!中尉,對這些亂民切切不可手軟,當要將之盡誅才是。”
“相君,殺此數千亂民可也,但郡中尚有數萬流民,卻須得善加賑濟啊!”
劉衡苦笑說道:“郡府實是無糧。鄰近諸郡也缺糧,我前前后后給魏、巨鹿、常山等郡都寫了求購借谷糧的行文,可無一郡有余糧給吾郡也。巨鹿郡反又寫了求糧的行文給我。”
“此次黃巾之亂,冀州境內巨鹿受害最大,缺糧怕也是最為嚴重的。”
“可不是么?巨鹿郡境內現如今是盜賊叢生,縣鄉曰夜不安,為了防賊,不到天黑,郡內諸縣的城門就得早早關上。魏、中山等郡的情形亦不樂觀,也是群盜出沒無常,野外道上死尸露於野,無人收殮,鄉亭空蕩,行人絕跡,如同鬼蜮。州中諸郡,只有常山與我郡較好,常山是因有州牧親統兵馬在,我郡則是因有中尉在也。如若中尉,只怕我郡也要苦受賊患了也。”
劉衡是一國的國相,有他的消息渠道,對州內諸郡的情況比荀貞更為了解。
冀州是太平道的起源地,信徒眾多,經此黃巾一亂,死者也是眾多,而漏網未死、復聚成盜的也是眾多。雖有皇甫嵩坐鎮州治高邑,并分遣步騎屯駐渤海等郡,可這只能鎮住整體的局勢,使州內不致再起大亂,對遍布郡縣的盜賊卻是無力剿滅,只能守住縣城,坐視縣外賊亂。
劉備才到邯鄲不久,他在來邯鄲的路上,見識到了沿途冀州各郡縣的群盜之烈,也是有關羽、張飛的護衛,他方能一路有驚無險到得邯鄲,對劉衡之所言他深有體會,嘆道:“冀州大亂才定,賊患又起,……,怎能會沒有流民呢?”
劉衡看了他眼,點頭稱是,說道:“說起流民作亂,我郡不是第一個,巨鹿、中山等郡近期均有流民生亂。”
大約是因為荀貞應變及時,對流民作亂之事處置妥當,劉衡不復憂邯鄲安危,起了閑聊的興致,對荀貞說道:“中尉可有聽說?新任的中丘令蔡遵前幾天就是被亂民給害了。”
“新任的中丘令?蔡遵?”
“渤海王晉不是病故道中了么?朝廷因又任渤海蔡遵繼為中丘令,……,中尉知道此人么?”
“不知。”
“此人亦冀州名士,強健勇敢,有好俠之名,惜乎在上任的路上,道經巨鹿,正趕上流民生亂,死在了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