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坐的相府主簿樂彪也道:“確然如此。”
劉衡不是笨人,適才只是因為害怕褚飛燕等入侵趙郡,故此方才失態,這會兒聽了荀貞的分析,亦以為然,覺得荀貞說得對,低頭想了會兒,抬頭問荀貞:“不知中尉想先擊破那一路?”
“上策當然是擊破張牛角,保住巨鹿,不過……。”
巨鹿在冀州的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
這一點只從先有張角屯聚重兵盤踞巨鹿、后有張牛角一起事就進擊巨鹿便可看出。
此郡地處冀州腹地,占據了此地后,向西可以席卷趙、魏、常山諸郡,直達太行山東麓;向東可以進擊安平、甘陵諸郡,從安平向東,又可擊取河間、渤海,直達海邊,由甘陵向東,則可繼擊青州之平原、兗州之東郡,進取青、兗之地;而如果從此地南下,可以進入司隸校尉部,直接威脅京都,想當年光武中興帝業就是肇於高邑,高邑雖非巨鹿郡地,但緊挨巨鹿,離巨鹿的州治癭陶只有二三十里地。
這個郡如果落入張牛角、褚飛燕的手里,那么以冀州現如今缺兵少將的情況來說,冀州的漢兵就將會徹底陷入被動,形成張牛角、褚飛燕想打哪里就能打哪里的不利局面。
這是對冀州的全局來說,對趙郡來說,巨鹿的歸屬更是攸關趙郡的生死。
趙郡西邊是太行山,北邊是常山郡,南邊是魏郡,東邊是巨鹿郡。常山、魏兩郡分別有褚飛燕、於毒,若是巨鹿郡再被張牛角、褚飛燕徹底占據,那就等同是徹底關上了趙郡與外界聯系的大門,趙郡就會完全陷入黑山軍的包圍之中,也即形成了荀貞所說的“褚飛燕、張牛角、於毒諸賊的合圍之勢”,——事實上,對州治高邑來說,巨鹿的歸屬也同樣攸關生死,高邑在常山郡的最東南角,離巨鹿的郡治癭陶不遠,如果巨鹿一丟,高邑的下場與趙郡無異。
因而,如要帶兵出郡,荀貞首選進擊巨鹿。
“不過什么?”
“不過,以我與公達、志才的分析,褚飛燕恐怕很快就會東進到巨鹿與張牛角會合,他兩人一旦會合,聲勢必然大漲,我郡只能暫避其鋒,退而求其次,北擊常山。”
首選是擊巨鹿,次選是擊常山。
“北進常山?為何不南下魏郡?”
相比常山,南下魏郡在表面上看來是個更好的選擇。
因為常山再往北是幽、并二州,往東是中山郡,幽、并二州貧瘠之地,中山郡現也有賊兵活躍,怎么看都不是一個上好的選擇。
魏郡就不同了,魏郡東邊是兗州的東郡,南邊是司隸校尉部的河內郡,不但離京都不遠,而且相鄰的俱是富庶之地,把魏郡控制在手,可以得到外界的支援和物資的補充。
“有兩個原因。”
“噢?愿聞其詳。”
“其一,據軍報,魏郡南邊的河內郡亦有亂賊,其帥名為眭固,眭固、於毒兩部合兵不下兩萬人,要想擊潰他們,最少需三千步騎,而我郡目前只有五千兵馬,也就是說,只能留下兩千人守境,如此一來,萬一褚飛燕、張牛角趁機來擊我趙郡,則我趙郡難保,此是為何不南下魏郡;其二,常山是褚飛燕的根本,如他果我之所料,東進巨鹿與張牛角會合的話,那么這就反過來給了我郡趁虛擊之的機會,此是為何北擊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