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溫聽從孫堅的話斬了董卓,漢室固然是積弊已久、難以再中興的了,但一百六十余年的名都洛陽卻可能就不會受到曰后那么多的災難了。
八月底,張溫離開了長安,統兵進駐美陽。
美陽在長安西,與長安同為右扶風的轄縣,離長安一百六十里,此地曾是與竇憲合兵大敗北匈奴、勒石燕然的國朝名將耿秉之封地。
邊章、韓遂亦進兵美陽。
張溫所統者多是郡國步卒,能戰之精騎唯董卓等數部而已,與邊章、韓遂多次交戰,由秋入冬,輒不利,直到十一月才因為“天助”而打了一場勝仗,不過很快勝仗就又變成了敗仗。
卻是十一月某夜,天將流星如火,光長十余丈,把邊章、韓遂的兵營映得如白晝也似,營中驚亂,兵卒大多以為這是不祥之兆,邊章、韓遂因欲歸金城。董卓探聽到了此事,大喜,遂於次曰和右扶風鮑鴻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斬首數千級,邊章、韓遂敗走榆中,張溫遣周慎將三萬人追討之。
仗打到這時,本是漢兵占上風,可緊接著就急轉直下。
孫堅適時在周慎軍中,獻策道:“賊城中無谷,當外轉糧食,堅愿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后,賊必困乏而不敢戰,如果他們棄城逃入羌中,堅與將軍并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
邊章、韓遂是外來之軍,在三輔沒有根基,大敗之下,逃入榆中,城中無糧,唯有從外轉運,如果按照孫堅的獻策,分兵遣將斷其糧道,確有可能一戰而定,但周慎沒有采納此策,結果反被邊章、韓遂斷了自家的糧道,周慎驚懼恐慌,遂棄輜重,倉皇退兵。
在遣周慎追討邊章、韓遂的同時,張溫分遣董卓挾敗邊、韓之威,進討另一路叛軍,在望垣北董卓被叛軍包圍,糧食乏絕,進退逼急,眼看要全軍覆滅,董卓在近處不遠的一條河中筑了一道堰,裝作捕魚,以此來迷惑叛軍,然后悄悄地帶軍從堰下撤退,等過了河,決堰放水,等到叛軍發現他撤兵忙來追他的時候,放的水已經深了,不能渡過。董卓遂得以安然退兵。
這一次進擊,周慎等各路進擊的兵馬均損兵折將,只有董卓全師而歸,加上他此前敗韓遂、邊章的功勞,他因以得封鄉侯,食邑一千戶。
邯鄲城里,戲志才點評此戰,只說了八個字:“勝因天助,敗因人為。”
漢兵雖然進擊不利、轉勝為敗,但時入深冬,天氣嚴寒,韓遂、邊章、北宮伯玉等亦稍撤軍。
十二月底,荀貞收到了一封信。
讀罷來信,荀貞頗覺意外之喜。
邯鄲榮、劉備在座,這幾個月荀貞與孫堅通信頻繁,劉備以為是孫堅又來信了,見荀貞讀信時先是怔了一怔、繼之微露喜色,乃問道:“可是車騎將軍打了勝仗么?”
荀貞搖了搖頭,說道:“非也。”
“那是什么?”
荀貞卻是笑而不答,等到晚上,他召來戲志才、荀攸,在私室里把這封信給他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