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是兵事,他現在帳下五千人馬,屬於他自帶義從的有三千步騎,余下的兩千人或是趙郡本來之郡兵,或是他后來在趙郡召來的,這兩千人嚴格說來是郡兵,得安排好。
荀貞讓這二千人自己選擇,愿意跟他去魏郡的就跟他走,不愿意的就留在趙郡。
魏郡與趙郡接壤,出邯鄲向南四十里就是魏郡境,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加上荀貞愛兵如子,得到了這二千人的敬愛,因而愿意跟他去魏郡的倒是人數不少,有五六百人,占了二千人的四分之一,余下的一千五百來人就留在趙郡,留給繼任的趙中尉,充作郡兵。
再一件事是人事。
荀貞在走前,有兩個人需要安排好,一個是戲志才,一個是邯鄲榮。
戲志才現為中尉丞,中尉丞與中尉的關系就好比郡丞和太守的關系,二者是上下級,但中尉丞秩六百石,位比下大夫,除拜出自朝廷,是國家的命卿,不是中尉的私吏,和中尉功曹、中尉主簿是不一樣的,荀貞現在要走,戲志才是走是留,這是一個問題。
戲志才自去年跟著荀貞出了潁川后,兩年里歷經數州,見聞廣增,已經感覺到了漢室將頹。黨錮之禍對士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一方面使士人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另一方面,它使許多士人開始對漢室心存二意,比如去年勸皇甫嵩造反的閻忠。戲志才現在對漢室就無多少效忠之意,他看出了亂世將來,現在更想的是輔佐荀貞成就一番亂世之偉業。
如果荀貞是去外州為吏,他肯定會辭官跟著走,但荀貞現是要去魏郡當太守,魏郡離趙郡不遠,按荀貞的意思,他應該留下來,趙郡與魏郡相鄰,他如果留下來,兩人可以守望互助,戲志才同意荀貞的觀點,決定留下來。
戲志才留下來,邯鄲榮也留下來。
過去的一年多里,邯鄲榮甘為荀貞鷹犬,剛建敢為,為荀貞立下了汗馬功勞,荀貞不能對他無有回報,去年曾托請劉衡舉他為趙郡孝廉,本朝之制,人口不滿二十萬之郡兩年舉一個孝廉,前年趙郡沒舉孝廉,到去年正好兩年,劉衡答應了,去年下半年時已把他舉為孝廉。
一為孝廉,即有機會魚躍龍門,成為“命卿”了,邯鄲榮的父親動用了以前的關系,正在給他上下活動,邯鄲榮投到荀貞門下是為了重振家聲,於今有了機會,當然不能放棄,故而他打算等一等,看最終能否得到朝廷的詔書辟除,如果不能,他再去投荀貞不晚。
戲志才、邯鄲榮之外,其余如劉備、趙云、程嘉、岑竦、陳午、樊阿等都決定跟荀貞去魏郡。
劉備見邯鄲榮被舉為孝廉,有機會成為命卿,很羨慕,不過他也自知,以他“寒士”的出身,就算他當過荀貞的功曹,如果回去涿縣的話,也定是斷難得到涿郡太守的舉薦的。
“只有繼續跟在中尉的身邊,才能早晚有一曰如邯鄲公宰那樣出人頭地吧。”二十四歲的他暗自里這樣想道,所以,他最終還是按下了心思,決定繼續追隨荀貞,——至少,跟在荀貞的身邊,他能夠品嘗到權力的滋味,能夠得到郡人敬仰的目光,同時也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
他跟著荀貞,關羽、張飛、簡雍自也跟著荀貞了。
趙云也決定跟著荀貞。
趙云是個重情重義的人,荀貞雖說沒能為他收復真定,并且張飛燕投降了漢室,真定也不算是賊窩了,可荀貞對他的情義他必須回報,遠的不說,只說當他婉轉請求荀貞出兵時,荀貞毫不猶豫地就答應說會上書王芬請戰,而且也那么做了,這份情義,趙云必須回報。
此外跟著荀貞走的還有樊阿。
漢尊儒術,相對於儒學來說,醫是六藝之外的“小道”、“方技”,讀書人以行醫為恥,如與許仲同以“君卿”為字的前漢樓護,少年時他跟著他父親行醫長安,出入貴戚家,長者咸愛重之,共謂曰:“以君卿之材,何不仕學乎?”醫學方伎是末流,學儒術出仕為官才是正途。再如樊阿的老師華佗,華佗本是士人,后來學醫,他常為此后悔,“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