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荀貞而今的心態已與往曰不同,卻是不屑行此刺殺的伎倆了。
武安的守官定為劉備、簡雍、高素,繁陽的守長,荀貞選擇了宣康。
他笑對宣康說道:“叔業,可愿為我守繁陽?”
宣康比劉備還驚喜,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道:“明公欲任康為守繁陽長?”
“公達適才說,當選一干練知兵之吏為守繁陽長,我想來想去,也只有是你了。”
雖知荀貞這是調笑之詞,卻絲毫無損宣康的歡喜之情,他連忙出席下拜,大聲應諾。
從荀貞為潁川北部督郵時起,宣康就長隨荀貞左右,他與荀貞的關系與其說是荀貞的故吏、舊人,不是說是荀貞的弟子,每有兵事或其它大事,荀總會叫他參與機密,現而今,“干練知兵”四字,他確實也是稱得上的,也到了該把他外放出去、獨當一面、歷練一番的時候了。
不過,他畢竟年輕,也沒有擔任過什么特別重要的職務,卻需得給他配上兩個靠得住的副手。荀貞對他說道:“我意以李驤為守繁陽丞,以陳午為守繁陽尉,卿以為如何?”
此次生擒於毒的功臣有七人,分別是程嘉、劉鄧、關羽、張飛、趙云、李驤、陳午。
程嘉的功勞最大,但根據觀察,荀貞認為他這個人是謀士之才,不適合執政治民,因而打算把他留在身邊,填補宣康的位置。劉鄧是義從軍中的重要軍校,離不開他,不能外派。關羽姓倨傲,按其在荀貞麾下的資歷不足以為一縣之令長,可如果用他為丞尉,恐怕他又會和上司不和,故此荀貞也不打算把他外派,準備用他頂替高素在義從中的位置。趙云投荀貞未久,資歷太淺,年紀也輕,尚未加冠,暫時也無法委以重任,荀貞打算升用他來當典韋的副手。
除去此四人,還有三人,這三人中張飛已去了內黃當守尉,剩下就只有李驤、陳午還沒有論功行賞。李驤知書,陳午穩重,由他兩人去任繁陽的守丞、守尉甚是合適。
宣康自無不愿之理,連聲應好。
荀貞叮囑他說道:“驤雖降將,午雖不識書,然此二人皆可堪用者,卿萬不可輕視他兩人!到任之后,對他二人當多多禮重,遇事不能決,可召他兩人問之。”
“諾。”
“繁陽,就委於卿了!”
宣康學劉備的話,也來了一句:“必不辱君命。”
武安、繁陽有了守官,余下一個魏縣,荀貞有心交給荀攸,可身邊實在離不開他,不覺想起了邯鄲榮,心道:“若是公宰在,必能勝任。”
邯鄲榮剛健敢為,為人機敏,正合荀攸所說之“嚴猛尚威、明察內敏”這個選人條件。只可惜,邯鄲榮現在還在趙郡,他的父親還在給他活動,他雖被舉為孝廉,可帝國共百余郡國,每年被舉為孝廉的人有數百之多,這么幾百人卻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朝廷或三公府的辟除的,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活動來一個美職的,估計他還得再等一段時間才會有結果下來。
荀攸看出了他的遲疑,說道:“明公可是在考慮守魏令的人選么?”
“卿以為何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