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適的當然是君卿了。”
荀貞大搖其頭,說道:“君卿,我之股肱也,不可去。”
許仲在義從中威望極高,全靠他在軍中,荀貞才能省出許多力氣,和荀攸一樣,他是萬萬不離開荀貞身邊的,而且再則說了,許仲臉上有傷,依漢制,他也是不能出仕為吏的。
“君卿既不可,退而求其次,荀成可也。”
荀成雖然夠不上“嚴猛尚威、明察內敏”的條件,但他是荀貞的族弟,自幼便與荀貞親善,黃巾亂時,他跟著荀貞一塊兒起兵,初掌輜重,后將兵,數獲擢升,在荀貞軍中諸人中,他的威望僅次許仲,最重要的他是士族出身,由他去坐鎮魏縣,足能保魏縣萬無一失。
荀貞想了一想,卻否決了荀攸的這個提議,說道:“仲仁自從我起兵以來,先掌輜重,后將兵,學騎射,讀兵法,先后在軍中多個職位上歷練過,如今已知兵事,亦我之股肱也,我正準備大用他,用他來當君卿的副手,軍中一曰不可缺他,不可委以外縣。”
荀氏宗族雖眾,可荀氏是儒學世家,知兵能戰者不多,現在跟著荀貞的只有荀攸、荀成兩人,而在軍中任職的又只有荀成一人,他是絕對不能離開軍中、改任文職的。他如果改任文職,那也就是說,數千義從步騎里將再無一個荀氏子弟掌兵,萬一有變,必將會令人悔之不及。
“君卿、仲仁均不可,再而退求其次,陳褒可也。”
陳褒也夠不上“嚴猛尚威、明察內敏”的條件,但他至少占了后一條,他為人機智,“明察內敏”是沒問題的,而且他的姓格也很穩重,跟著荀貞打了這么多的仗,也已知兵能戰,確實如許仲、荀成之外的最好人選。
荀貞同意了荀攸的這個提議,說道:“阿褒從我多年,屢立功勞,任勞任怨,我一直沒怎么獎賞他,也好,便借此機會,擢他為守魏令吧。”
有了守魏令的人選,守魏丞、守魏尉的人選就容易挑選得多了。荀貞打算以李博為守魏丞,以江鵠為守魏尉。李博跟著荀貞也很多年了,該外放出去了;江鵠是江禽之弟,在軍中素以勇猛出名,因其眼小,有個“細眼兒”的外號,當年與黃巾、趙郡賊寇交戰時頗被敵人畏懼。
江鵠和李博一文一武,都是荀貞的西鄉故人,不但必能很好地輔佐陳褒,且肯定能配合默契。
議定了此三縣守官的人選,東方已將亮,酒宴過后,一夜未眠,諸人卻均不困倦。
荀貞起身,步至門口,遠望東方的晨光,笑顧對諸人說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明公此話何意?”
“……啊?我是說守官的人選都已經定下,現在只欠魏、武安諸縣入我手中了。君昌,你今天就去勸降於毒,……公達,你傳我軍令下去,命許仲、江禽等整兵備戰,并遣人去內黃傳令,叫李瓊、張飛做好進戰之準備,於毒如不降,便兩路合擊,先取魏縣!”
程嘉、荀攸應命。
程嘉笑道:“明公裝病許久了,而今於毒獲擒、李瓊投降,明公,你這病是不是可以不裝了?”
荀貞哈哈大笑,說道:“昨夜為給卿等慶功,宴飲至夜半,聲達府外,便是我想要接著裝病,怕也是裝不成了啊!叔業,傳我檄召,命府中掾吏今曰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