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卿,你以為呢?”
“潁川、東郡境內也不知有無大股賊寇?大批糧食轉運,安全務必第一。”
“我已打聽過了,潁川、東郡,包括陳留境內,現均無大股寇賊,安全可以無憂。”
荀攸說道:“東郡,兗州地也,明公欲問東郡借糧,這件事是不是得先報與州府知道?”
“給州府的上書就由卿來寫吧。”
荀攸應諾。
耕牛、農具、糧種解決了,還有土地。
荀攸說道:“屯田、屯田,無田則無屯。於毒部賊兵上萬,按人耕三十畝,則需三十萬畝地,即使減半也需十五萬畝地。明公,這么多地從何處來?”
“郡西多山,不行;郡東受賊害小,無主荒田少,也不行。我欲將屯田之地選在郡南。”
郡南,也就是內黃、繁陽等縣了。
荀攸頷首說道:“也確實只有選在郡南了。”
許仲擔心地說道:“十五萬畝地不少,就算選在郡南,只怕也沒有這么荒地啊。”
荀貞說道:“無主之荒田如果不夠,便向田多客少之家租種。”
郡南長期被賊兵盤踞,一些豪族大姓雖然田地尚存,但家中的賓客、徒附卻所剩不多了,可以從他們手中租種。
但如果租種,問題就又來了,荀攸蹙眉說道:“如是租種,人耕十五畝則就不足,至少三十畝才行。”
一個成年男子每年的口糧約是二十石,而一畝地年產約二三石,按一人十五畝地計算,扣去口糧,每年才可得到二十石上下的余糧,豪強大族每年從賓客、徒附那里收的田租是很重的,即使荀貞以太守的身份要求他們對郡府降低一點田租,可也不能降得太多,也就是說,如果人耕十五畝,郡府每年從中之所得將會寥寥無幾,——這還沒算給屯田耕種者的報酬,當然了,他們是賊兵的身份,荀貞可以不給他們報酬,只管吃住穿就可以,可要想不白忙一場,最少也得人耕三十畝。
荀貞說道:“如果郡南的田地不夠,那也只能另尋別法,在其它縣補上一些了。”
荀攸說道:“也只能如此了!”
“屯田之事,你兩人暫不要對外說起,待我行完縣,選好地方,再對外公布。”
荀攸、許仲知荀貞這是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以免趙然等在知道后橫加破壞,均凜然應諾。
……
次曰一早,荀貞分別遣人去高邑、潁陰和東郡的東阿、東武陽諸縣,給王允、荀緄和程立、陳宮、王翁送信。
王允的回復最快,三天后回文就到了,應允了荀貞的所請,并在回文里問荀貞能借來多少糧食,可不可以分給州府一些。
戰亂之時,糧食最珍貴,荀貞哪里肯分給州府?
他又叫荀攸寫了封上書,在書中說,魏郡本就缺糧,而且現還欠著趙郡數萬石糧,實在是分不出給州府。王允的那一問也只是碰碰運氣,見他不肯借,也就罷了。
潁陰相距較遠,信到后,荀緄還得活動一番,回信不會那么快就送到。
東阿、東武陽等縣較近,又兩天后,程立、陳宮、王翁的回信分別送到,他們都覺得荀貞的辦法不錯,應該可行,均答應荀貞會盡力去說服東郡太守。
州府里同意了,程立、陳宮、王翁也答應了,東郡已成功了一半,現在只等荀緄的回信來了。
荀緄的回信遲遲不到。
荀緄的信雖遲遲不到,但捷報卻接到了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