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條也是違反了律法的,不過均是請罪。漢家律法:禁止縣吏隨意壞、更縣廷寺舍,并規定只有孟春農閑時才能繕補城郭、寺舍。
荀貞列舉的這些鄴縣令的過失、罪行,最嚴重的就是主守盜,加上他幼子路毆年七十以上的老者這一條,鄴縣令拿信的手都顫抖了。
他顫聲問荀攸:“府君要治下吏與幼子之罪么?”
荀攸已看過荀貞此信,對荀貞的意思也已知曉,從容答道:“府君如欲治君之罪,來縣寺見君的就不是我了。”
鄴縣令松了口氣,感激說道:“多謝府君開恩,下吏明天,不,今天就去郡府奉還印綬。”
“奉還印綬”,鄴縣令這是要辭職歸家了。
荀攸笑道:“何至於此。”
“……,君此話何意?”
“府君敬重君,只要君以后不要再違觸律法,以前的事可以既往不咎。”
鄴縣令又驚又喜,還有這等好事?忙離席,朝著郡府的方向下拜,復拜荀攸,連聲說道:“府君寬仁,下吏以后必不敢再觸律!”
“府君有一事想托君。”
“君請言之,不論何事,赴蹈湯火,下吏也必為府君辦成。”
“這倒不必。貴縣有一人現仕郡朝,名霍衡,不知君可知此人?”
霍衡剛被荀貞提拔為了守郡決曹不久,是有數的郡中大吏之一,鄴縣令知道他,答道:“久聞霍掾之名,惜乎未嘗一見。”
“霍衡乃霍家的子弟,諸霍子弟多賢才,霍衡從弟霍湛尤為俊逸,府君本欲擢用於郡朝,奈何諸曹均無缺職,貴縣寺賊曹如缺人,似可重用此子。”
荀貞在與霍衡等人閑談時多次聽霍衡提到他這個從弟的名字,說他這個從弟少好游俠,重義尚氣,今年雖才二十五歲,但在縣中已頗有名聲。
荀貞前些時叫程嘉等人暗暗在縣中查訪,確如霍衡所說,霍湛此人的確重義尚氣,而且與他的從兄霍衡姓氣相投,對鄴縣趙氏也是非常痛恨。
只要痛恨趙氏就可用,荀貞原是想把他擢入郡朝的,但召辟的檄文還沒寫下,就從程嘉這里得知了鄴縣令的這幾件違法之事,遂改變主意,欲把霍湛安插到鄴縣縣寺。
霍湛是鄴縣本地人,又出身名族,在縣中又有名氣,盡管年紀輕點,但也已有足夠的資格入仕縣中,為縣大吏。
鄴縣令不傻,看出了荀貞此舉存有古怪,如真想把霍湛擢入郡朝,怎么也能給他找到一個職位的,“諸曹如今均無缺職”這個借口太假了,而且荀貞連霍湛入縣寺的哪個曹都規定好了,這其中怎會沒有玄虛?但既然荀攸這么說了,他也只能裝作沒看出古怪。
他連聲說道:“霍湛之名,我亦久聞,早就想辟除此子了。鄙縣賊曹右史不勝任,我久想撤換之,今天我就下除書,辟霍湛為賊曹右史。”
荀攸笑著不說話。
鄴縣令知他這是不滿意,改口說道:“霍湛名重縣中,任之以賊曹右史似嫌輕,鄙縣賊曹掾亦不勝任,此職可改委與霍湛。”
荀攸仍是笑著不說話。
鄴縣令搞不懂他的意思了,猶豫再三,又把“我”這個稱呼改成了“下吏”,惶恐地說道:“下吏愚鈍,昧死敢問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