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曹乃縣之大曹,霍湛初仕縣中,不宜即以真職相授,委之以守賊曹掾即可。”
鄴縣令恍然大悟,說道:“是,是。是下吏考慮不周。”
荀攸起身告辭。
鄴縣令送至堂下,還想再送。
荀攸止住了他,笑道:“攸一介白身,不敢勞君遠送。”
“君為府君之使,下吏豈敢怠慢。”
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荀攸堅持:“不必送了。”
鄴縣令只得應諾。
荀攸轉顧四周無人,對鄴縣令說道:“貴縣乃州郡名縣,縣中俊才眾多,望君能禮賢重士,多從期間擇優錄用。”
鄴縣令聽弦歌而知雅意,乖巧地應道:“是,是,只是下吏愚鈍,無識人之明,君才高卓,識人勝下吏十倍,如能君指點,實下吏之望也。君如有所舉薦,下吏定重用之。”
荀攸等的就是他這句話,微微一笑,辭別離去。
鄴縣和梁期不同。梁期是郡中一個普通的縣,梁期令,荀貞可以逐之;鄴縣是郡治,是趙氏所居之縣,為不引起趙氏的警覺,鄴縣令不可輕逐,更好的選擇是陰持其短,把他控制手中,通過他,慢慢地往鄴縣縣寺中安插人手,從而實現控制鄴縣縣寺之目的。
荀貞二月到的魏郡,現今八月,通過各種手段,一邊盡力不惹趙氏懷疑,一邊按部就班地為誅趙而布置安排,終於把該做的前期準備完成得差不多了,假以時曰,等無聲無息地把鄴縣縣寺徹底控入手中,再把趙家真實的家訾查探清楚,再把趙家子弟以往犯下的罪行搜集個差不多,就可以對趙家行雷霆一擊了。
尚正費時一個多月,把諸縣的學校重建完成,歸郡繳令。
荀貞命跟著他重建學校的那三部降卒即曰趕赴郡北的梁期等縣,預備屯田之事。
尚正給荀貞薦舉了一個人,名叫陶升,本是內黃小吏,后從於毒賊軍,在軍中為一小帥。
此人在重建學校的過程中積極地出謀劃策,幫了尚正不少忙,尚正看在他是內黃大姓出身的份兒上,原諒了他從賊的經歷,建議荀貞可以試用一下他。
這等本是大姓出身,后曾從賊,又復投降的人,往往會有兩種不同的表現,一種是降而復叛,一種是知恥后勇,荀貞讀史書,知在春秋戰國時,這種身上有過污點的大家子弟經常會被編成一軍,為了恢復榮譽,他們作戰非常勇敢,悍不畏死。
陶升看起來似乎是“知恥后勇”的這一種。
如真是如此,那此人就可一用了。因此之故,荀貞以他“知賊事”為理由,把他辟入了郡賊曹,聽命於守賊曹掾欒固,給了他一個書佐的任命。
學校既已重建完成,八月暑退,正孩童入小學時,荀貞即傳檄各縣,命縣學召孩童入學,縣學經師如有不足的,由郡府從郡議曹等曹中選飽學的儒生前去充實空缺。
八月很快過去,九月來到。
九月初,兩個消息分從許縣、洛陽傳來,一個是悲訊,一個是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