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
洛陽離魏郡千余里,袁紹、陰修給荀貞的回信不會很快就送到,路上得走一段時間。袁、陰二人的信到來之前,先前去梁期的程嘉回來了,與他一同來的還有魏光。
魏光終於做出了決定,接受荀貞的延攬。
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有二:一個是程嘉多次親去面見他,誠意十足,一個是荀貞“本身的實力”。
前者不必多言,只說荀貞“本身的實力”。
郡丞李鵠被捕、死在獄中后,趙然居然落荒而逃,從鄴縣城里逃了出去,在魏光看來,由此似可推出:較之趙家之勢,荀貞雖或有不如,但應該也是可與之相抗衡的,要非如此,首先荀貞料來斷不會對李鵠下手,其次,趙然也不會逃遁出城。
……
聞得魏光來到,荀貞大喜,親到府門口相迎。
魏光體壯雄闊,在府門內,荀貞與他相見,親熱地握住他的手,打量片刻,笑道:“久聞公名。君昌常對我說,說公雄壯威武,今曰一見,果然不假!吾盼公來久矣,今終將公盼來!”
魏光今年四十多歲了,荀貞才二十多歲,兩人年齡相差不小,所以荀貞尊稱他為“公”。
魏光受寵若驚。
依漢之禮儀,非親熱相熟之人,尊長者是斷然不會去握對方的手的,荀貞一見魏光的面就主動上前親熱地握住他的手,這是一種禮敬,又以二千石太守兼潁陰侯之尊,敬稱魏光為“公”,這又是一種禮敬。兩人初次見面,這才說了一句話,荀貞就讓魏光覺得如沐春風。
魏光抽回手,后退了兩步,撩衣想要下拜行禮。
荀貞攔住他,扶住他的胳膊,不讓他拜下去,笑道:“你我雖初次見面,然公之大名我如雷貫耳,我聞公昔年嘗游俠鄉里、名聞郡縣,不瞞公言,我亦少好游俠。凡好俠者,必懷豪邁之氣,非俗禮之可拘者也!公又何必效那腐儒,行此俗禮?人貴交心,不在禮也。”
魏光聽得荀貞如此說,不再執意行禮,頗懷感慨地嘆了口氣。
邊兒上程嘉聞他喟嘆,知他這必是因為受到荀貞的禮遇而感動,卻故作不知其意,裝成怫然不樂,說道:“魏公今初見君侯緣何就嘆息不已?莫不是君侯有哪里不入公之法眼么?”
魏光緊緊握住荀貞的手,真誠地說道:“君侯之名,在下亦久聞之。今曰一見,果如程君所言,確是英姿勃發、少年英俊。君侯以二十余之齡,先從故中郎將皇甫公平定數州黃巾,復在中尉任上平定趙之亂賊,又定張牛角、張飛燕之亂,又幸賴君侯,平定了我郡於毒之亂,使我郡百姓復知了漢家之威儀,這實在是我郡百姓,也是在下的幸運之事!君侯一到我郡,在下就想拜謁君侯,只是人微位卑,不敢冒昧求見。前些時,程君不以在下卑微,屈尊造訪在下,這本就是很驚喜的一件事了,復又從他口中聽到君侯的玉音傳來,更是讓在下驚喜十分,當時就想來拜謁君侯,只是瑣事纏身,不得來見,因而一直到今曰才來。遲來之罪,尚祈君侯勿怪!”他頓了頓,又說道,“在下雖然少年好游俠,然及長知事,亦嘗折節讀書。”
荀貞聽了他的話,不覺一笑,心道:“‘然及長知事,亦嘗折節讀書’這兩句卻是在變相地答復我方才稱贊他‘少好游俠’的話了,程君昌說他好名,果然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