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
程嘉去梁期給魏光送信后,荀貞在府里待了兩天,實在是靜極無聊。
這天下午,他遂把郡勸農掾康規和郡議曹的曹掾召來,詢問農事以及孩童入學之事。
孩童入學之事沒什么可說的。
荀貞現如今在郡府里說一不二,他的命令沒有人敢違背,他既然令郡議曹負責“孩童入冬學”之事,郡議曹的這幫儒生們就老老實實地去做,不管是嬌生慣養的名族子弟、還是出身低微的寒家士子,都把這件事當成了本曹的頭等要事,一個個分赴各縣,沒一個敢叫聲苦的。
郡議曹的曹掾把各縣童子入學的數據都記了下來,這會兒從袖子里把記錄數據的簡片摸了出來,向荀貞匯報,先細細地把各縣入學之童子數目分別報與荀貞,最后總結說道:“截止目前,今年冬已有八千余童子入學,較之去年,人數頗增,此皆府君勸學、文教之功也。”
以往盛時,魏郡有人口近七十萬,今雖遭兵亂之后,亦有差不多五十萬人口,這五十萬人里,除去老、中、青男子和婦孺,適齡的童子大概有幾萬人,數萬適齡童子,而入學的就有八千余,這個比例確實不低。不過有漢一代,因為國家重視文教,民間的基礎教育很普及,特別是冀州、豫州、兗州、司隸校尉部等這些內地州郡,幾乎郡郡、縣縣、鄉鄉有學校,黔首百姓的識字率本來就很高,相當可觀,所以魏郡今年雖有八千余童子入學,比之去年固然人數增多了,但如與太平時相較,這個入學的比例最多也就是持平,就算有過之也超過不了多少。
不過話說回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老百姓只有在填飽肚子之后才會有功夫去求學識字,現在畢竟是兵亂之后,能有這么高的入學率已是很不錯了,從側面也反應了荀貞這一年在魏郡干得不錯,把魏郡治理得很好。
荀貞心道:“八千余童子入學,也算馬馬虎虎了,想來待到明年朝廷考課時,於文教這一塊兒我是可以過關了。”文教成績也是朝廷對郡國長吏的考課項目之一。
童子入學之事,郡議曹辦得不錯,荀貞素來是有功則賞,當下傳出檄令,給負責艸辦此事的郡議曹的吏員們每人獎勵錢帛若干,并令郡功曹王淙在閥閱簿上給他們每人記上功勞一筆。
郡議曹的曹掾是郡之名儒,自有風度,得了荀貞的夸獎和獎賞,卻是依舊沉穩靜嫻,儼然寵辱不驚。
童子入學之事匯報已畢,接下來康規匯報“備來年春耕”的農事。
農事也辦的很順當。
這在荀貞的意料之中。
雖說聽聞朝廷已經選任了幾個人,詔之出補郡中長吏空缺的諸縣,如武安、內黃、繁陽等縣,但或因路遠、或因盜賊隔道,這幾個人至今尚無一人到任,現在這幾個縣里管事的依然是劉備、李瓊、宣康等“守令長”,他們對荀貞的命令自不會抗拒;至於余下那些不缺長吏的諸縣,荀貞先逐梁期令、復捕李鵠,把趙然都給逼得退出了鄴縣,在郡中早已是威名大震,借給這些縣一個膽子,他們也不敢不聽荀貞之令,因此,“備來年春耕”之事辦得非常順利。
康規在郡府里為吏多年了,這是第一次遇到像荀貞這樣強勢的長吏,事情辦得順當,他的心情也就很好,心情一好,話不免就多,而這話一多,卻就讓荀貞聽到了一件可茲利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