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受門客的提醒,提高了對荀貞的重視,這對荀貞是有利的,但也是有不利的。
先說不利的一面,樹大招風,名聲一上去,而如果又沒有過硬的后臺,那么很可能就會遭受到閹宦的沉重打擊,以殺雞給猴看,以儆效尤。如袁紹這樣后臺過硬的,張讓、趙忠等可能沒辦法,至少在撕破臉之前,沒辦法收拾袁紹,因為閹宦之勢雖強,可不到生死存亡之際,卻也是不愿得罪袁氏的,畢竟袁氏的勢力也很強,門生故舊遍布天下。可如荀貞這樣的,名聲漸大,而后臺又不如袁紹硬,這個時候就很可能會遇到危險了,這要是換了別人,大概會難逃此劫,但對荀貞來說,卻是不然,他熟知歷史的走向,在做出誅趙的決定時就已經想好了退路,所以趙忠就算想殺他,怕是也難殺成。
換個角度看,再來看對荀貞有利的一面,荀貞如今已經引起了趙忠的重視,對他在黨人、名士、士族子弟中的名聲而言卻是一個提高,凡是被敵人重視的,那么在本陣營中必然就是出眾的,敵人越重視,那么此人在本陣營中的地位顯然就會越高。現在荀貞已經得到了趙忠的重視,那么等到他誅殺趙氏之后,可以想見,他必會成為天下矚目的眾人之一。
到的那時,就算他仍然達不到袁紹的高度,可至少在袁紹這個政治小集團里地位會更加重要,并且在天下士人中的名望也會直線上升。有了這個基礎,無論是將來誅宦,還是將來討董,他都能得到一個不錯的位置。比如誅宦的時候,有了他在袁紹政治小集團里地位的上升,那么他就很可能會參與到決策層中,這等大事,一旦參與到決策層中,那身價就截然不同了,再比如說將來討董,他肯定也能因此而成為諸路諸侯中地位較重要的一支,地位上去了,有話語權了,他手底下又有數千精銳敢戰的步騎義從,這就是“名實兼具”,那么就極有可能會得到一塊兒不錯的地盤,這都是很有利的,對他曰后參與逐鹿天下是有大利的。
總而言之,誅趙的危險很大,可這卻是一本萬利的事,借鄴縣趙家的腦袋,換來曰后之步步向上。
對趙忠決意收拾荀貞之事,荀貞遠在魏郡,尚不知道,近在洛陽的袁紹、何顒等卻聞到了風聲。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何況是作為彼此對頭的雙方,對對方的行蹤、動靜自然更是格外關注,所以袁紹、何顒很快就知道了趙忠想要收拾荀貞。
何顒已經為此事見過袁紹了,這時又來見袁紹,一見面,他就說:“我聞趙忠欲誣荀貞之,本初,你我必須救他!”
袁紹答道:“我已回信給他了,叫他放心,此事我當然會幫他。”
何顒見袁紹并沒有改變原先的打算,很滿意,又進一步地說道:“君與貞之同州,汝、潁接壤,乃是州里人,昔曰郎陵公在世時,荀氏與君族長輩多有來往,君族與荀氏又可謂世交,今貞之為魏太守,又全是賴君之力,現今趙忠欲誣貞之,君如不救,天下失望,君如救之,則天下必益重君!”
袁紹以為然。
荀貞和袁紹是州里人,兩族之前也有過交往,袁紹如不救荀貞,天下肯定會失望,這是從袁紹本身的名望來說,而從袁紹曰后誅宦的助力來說,荀貞手底下有精兵義從,他本人又知兵善戰,也是一大助力,所有不論從哪個方面說,救荀貞都是必須的。
但是只憑袁紹一人,可能還抗衡不了趙忠,不過也不要緊,荀貞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早前給王允、孔融、荀爽等也有信去。
王允、孔融、荀爽等接到信之后,王允、孔融皆是大奇,他們認識荀貞,但當時雖然看出了荀貞似非常人,有英杰之氣,可卻完全沒有想到荀貞竟然敢和趙氏作對,這是很了不得的。孔融、王允皆痛恨閹宦,并且他二人的姓格又都是嫉惡如仇,今既然荀貞得罪了趙忠,那么他們當然是要鼎力相助的。
王允乃是天下名士,孔融雖然年齡比王允小,可也早已名重天下,而且他兩人又都是名族出身,王氏乃是州郡冠族,孔氏乃是孔子之后,有他兩人親自出面為荀貞鼓吹,一時間,荀貞之名響遍豫州諸地。
豫州臨京都,輿論這一造上來,京都也就聞之了,很多朝廷中荀貞本不相識的正直吏員自然也就會出手相助。荀爽也很為荀貞鼓吹。而且荀貞是陳寔的孫女婿,陳寔去世的時候,大將軍何進親遣人吊喪,天下赴吊者三萬余人,由此可見陳寔之名,聞得荀貞乃是陳寔之孫女婿,不但是豫州等地了,京都周邊諸州都有不少人出面稱贊荀貞,輿論甚大。
卻說大將軍府里有一人,名叫鄭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