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與魏郡接壤,荀攸從河內回來后,說及河內的賊情,徐卓(徐福)當時自告奮勇愿為荀貞鎮守魏郡南境,那里正離滎陽不是很遠,沒有賊情的時候,荀貞可以讓徐卓在魏郡南帶兵坐鎮,權當歷練,如今有了賊情,卻不能把地方的安危全部放到徐卓身上,畢竟徐卓沒有親自帶過兵,他經過考慮,把辛璦派了去,改由辛璦坐鎮郡南、徐卓為輔。
辛璦曾經逼死過張角,荀貞更是名震趙魏之地,所以滎陽的賊兵雖然禍亂河內,倒是一直沒有敢進犯魏地。
滎陽起了賊亂,按說這又是一個有軍功可立的機會,就不說能不能大獲全勝,但以荀貞之能,文有荀攸、程嘉等,武有許仲、劉鄧、辛璦、關、張、趙等,即使不能大勝,也不會大敗,應該還是可以立點軍功的,只是漢制:“二千石不得擅出境”,所以,雖然看到了這場亂事,別說荀貞現在沒有出境擊之的心思,便是有,他也做不成這件事。
荀貞之所以現在沒有出境擊之的心思,卻是因為兩件事。
一個是趙家的事還沒解決,荀攸、程嘉、魏光等仍還在暗中搜集趙家之人不法亂紀的罪證,這個時候不適宜另生枝節。
一個是正值春耕之際。
相比郡外的賊亂,顯然是本郡的春耕更為重要。
尤其是當此荀貞尚未轉正、他又狠狠地得罪了趙忠之時,本郡的政務萬萬不能有失,一旦被趙忠抓住把柄,便是袁紹等人也保不了他的,所以,他對今年的春耕極其重視。
重視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令郡勸農掾、戶曹等去各縣督促監管各縣的耕作,另一個方面則是對屯田的重視。
去年屯田的成績不錯,但畢竟是剛起步,各項事宜都還沒有熟悉,磨合也還不夠,成績只能說過得去,荀貞并不是很滿意,那么今年的屯田是一定要上一個臺階的。
民以食為天,屯田如果搞得好,首先郡府就不會再空虛,就會糧足,其次,糧食足了,既是政績,也有利練兵,乃至擴兵,最重要的,如果現在能夠把屯田的經驗積累足夠,那么等到將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亂世之時,這就是一個“立身強己”的重要手段。
因此之故,就當下來說,荀貞對屯田的重視甚至超過了對各縣春耕以及搜集趙家罪證兩事,他與江禽等每兩三曰便通一次消息,還時常遣許季等吏去屯田地察看具體的情況。
有了去年農耕、屯田的經驗,今年的春種進展算是較為順利。
很快,天氣轉暖,到了三月。
三月初,朝廷對滎陽的賊亂做出了反應,詔遣何進之弟何苗統兵進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