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程嘉看過王芬的信,兩人相顧驚愕。
程嘉說道:“夫廢立之事,伊、霍之所難,伊尹據宰臣之勢,霍光受托國之任,俱國家重臣也,朝野敬賴,是故計從事立,而今無伊、霍之位勢,卻欲以區區數人之力,謀廢二十余年安位之天子,此必無成!方伯素有大名於天下,卻怎么行此荒謬之事?”一臉的不可思議。
荀攸的性子比程嘉厚道,再怎么說,王芬也是黨人、士人的前輩、領袖,他雖然和程嘉一樣,對王芬信中所提議的內容不以為然,卻也雅不愿評斥王芬,所以他只是苦笑而已。
話說回來,也難怪程嘉毫不客氣地評斥王芬“荒謬”。
王芬在信里,卻是向荀貞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提議,他想廢掉今天子,改立合肥侯為天子,因為知道荀貞和宦官們不對付,所以想拉荀貞入伙兒。王芬是八廚之一,天下有名,這么一個黨人的前輩、領袖,卻提出這么一個不靠譜的提議,亦難怪程嘉評斥、荀攸苦笑。
事實上,荀貞不知道的是,他并不是王芬第一個寫信的對象。
早在數月前,曹操還“養病”在家,沒有去洛陽當西園八校尉里的典軍校尉的時候,王芬就給曹操寫去了一封幾乎是一模一樣內容的信。
曹操的反應和荀貞、程嘉、荀攸一樣,既是驚訝,又是好笑,另外再加上一點兒不可置信。廢立天子這種事,連伊尹、霍光這等的國家重臣都不好干,王芬算什么?一個六百石的州刺史,要人沒人、要兵沒兵,居然就敢想效仿伊尹、霍光,實在太過令人瞠目結舌。
曹操何等人也?當然不肯陪他一塊兒送死,不過王芬名氣很大,而且參與此事的人中有許攸,許攸和曹操是很早就相識的老朋友了,——王芬之所以會寫信給曹操,拉曹操入伙兒,其中就有許攸的“推薦之功”,故此,曹操卻也不能“見死不救”,於是非常誠懇地寫了一封長信回給王芬,在信中給王芬指出:你們是比不上伊尹、霍光的,這件事兒你們是干不成的。
要說曹操也夠朋友了,這等臣子私下商量廢立天子的事情,一旦暴露,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換個旁人,即使不舉報王芬,卻也立刻會和王芬撇清關系,別說回信了,恐怕連交情都要從此斷掉了,以免被牽連其中,可曹操卻冒著這樣大的風險,回了封信給王芬,確是是非常夠“義氣”的。
奈何王芬這個人,性疏不武,從此前荀貞討張牛角、張飛燕一戰中,就可看出王芬沒有什么才能,他之所以能“有大名於天下”,不是因為他本身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家里有錢,他能“仗義疏財”,所謂黨人的“八廚”,這個“廚”本就是指“能以財救人”,換句話說,王芬其實就是個士人里的大財主,別說與黨人的“八俊”相比,就是與同樣名列“八廚”的度尚、張邈相比,他的才能也是不及的,故此說,他的德操雖不錯,可見識與能力卻就有限了,因而在得了曹操的回信后,王芬依然不死心,他又寫信給平原人陶丘洪,邀陶丘洪“共襄大事”。
陶丘洪是平原名士,早年與孔融、陳留邊讓齊名,并稱俊秀,王芬之所以會在被曹操拒絕之后給他寫信,也是受了許攸的推薦,許攸有輕俠氣,交往的朋友很多,與陶丘洪的關系不錯,而且陶丘洪與襄楷是同郡人,襄楷也了解他,因而王芬又想拉他入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