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楷是當今有名的術士,亦平原人,這次王芬起意廢立天子,便是因為襄楷的一句話。早年,黨人“三君”之一的陳蕃為太尉時曾舉襄楷為“方正”,襄楷雖然沒有應就,但與陳蕃也算是有了“師生”之誼,因而與陳蕃的兒子陳逸來往甚密,他兩人前些月結伴來到冀州,造詣王芬,在席間談話時,襄楷說了一句“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陳逸、王芬聞言大喜,王芬慨然說道:“若然者,芬愿驅除。”於是與許攸等結謀,乃有此謀舉。
陶丘洪雖名士,見識卻遠不如曹操,接到王芬的信后就打算啟程去冀州入伙兒,幸好王芬同時還給華歆寫了封信,華歆也是平原人,與陶丘洪齊名郡中,馬上阻止了陶丘洪,對陶丘洪說:“廢立之事,伊、霍所難,王芬性疏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你我不能去!”陶丘洪聽了華歆的勸阻,這才沒有來冀州。
說來也是挺巧,王芬聯絡的這三人,除了陶丘洪,曹操與華歆皆是荀貞的熟人。曹操不必說,與荀貞經常有書信來往,而華歆雖然只是早年與荀貞在潁川有過數面之緣,可華歆當時是專門去潁川師事陳寔的,所以后來當荀貞步步高升之后,他兩人也時有一些來往的書信。
王芬寫了這幾封信,曹操、陶丘洪、華歆,沒有一個肯入伙兒的,因此他便想起了荀貞。
荀貞知兵善戰,坐擁數千精兵義從,前從皇甫嵩討張角兄弟,部曲辛璦逼死張角,后平定趙國賊亂,又擊退張飛燕,復兵不刃血地剿定魏郡於毒,在巨鹿、趙、魏諸地稱得上威名赫赫,最重要的是,他與宦官也不對付,兩次黨錮中,潁川荀氏也是吃了很大的虧的,那么,如果荀貞肯幫助王芬,或許登高一呼,至少便能做到趙、魏影從,——荀貞做過趙國中尉,現又是魏郡太守,在此兩地威望很高,王芬自認為就算曹操等不肯參與,但如果能把荀貞拉入伙兒中,有了荀貞這個“豪杰之士”參與,那么他的這個“廢立之事”也就足能成功了。
但是廢立之事豈是輕易能做的?
程嘉看出來了,曹操看出來了,華歆也看出來了,以王芬的威望、權勢,他是壓根就不能與伊尹、霍光相比的,這件事他也是肯定做不成的。
荀貞自然也看出來了,故此看過他的信后,當時就大驚,說道:“方伯必敗。族趙家者,在今日也!”
話說回來,王芬固然是難以成事,可王芬敗不敗,與誅滅鄴縣趙氏有何關系?
卻是因為:
首先,王芬這件事肯定做不成,那么其次,做不成就有泄露的可能,那么再次,如果泄露,荀貞收到其信這件事就極有可能會被暴露出去,而一旦暴露出去,荀貞即使可以因為沒有參與其中而免去死罪,以趙忠對他的不滿程度而言,卻也難逃朝廷的追究責罰,別的不說,魏郡太守肯定是當不成了,說不定還會被削去侯爵,“潁陰侯”削不削無所謂,可魏郡太守要是當不成,“誅趙”這件事顯然也就只能放棄,沒法兒干了。
所以,荀貞一接到信,就明白“誅鄴縣趙”就在今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