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不愿意打攪孫堅和他們議事,也不想太多露面在外,遂停下腳步,轉身欲回。
孫堅眼尖,瞧見了他,忙止住話頭,撩衣站起,往外就走,一邊走,一邊叫住了他。
荀貞停下腳步,轉回身,往堂內看去。
只見孫堅一邊往外走,一邊對這幾個士人說道:“我有客到,事情就先說到這里吧,諸公之事,我已盡知,這兩天便吩咐曹吏去辦。”
這幾個士人滿臉不情愿地站起身,其中一人黑著臉,硬邦邦地對孫堅說道:“明公既有客至,我等就告退了,只是這幾件事,萬望明公早辦為好。”
孫堅隨口應道:“好,好。”
便是在堂外的荀貞也能從孫堅的神色、語氣中看出他是在敷衍,何況堂內的那幾個士人?
這幾個士人更是不快,有人想要說些什么,但到底沒有說出,幾人一甩袖子,出到堂外,穿上鞋子,徑直大步往外行去,路過荀貞時,有人向他瞧來。
荀貞低下頭,舉起袖子,裝作有東西進了眼中,把臉遮了多半。
瞧他的這個士人大約是因覺荀貞儀表不凡、英武軒然,雖然荀貞遮住了多半個臉,卻依然連連注目,直到走過去了,還扭轉臉,又多看了兩眼。
孫堅下到院里,來至荀貞身邊,等這幾人離去,搖了搖頭,說道:“我就不能待在郡府里,一待在府里,就有人來煩!”
“這幾人來找你,是為何事?”
“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兒。”
“噢?都是何事?”
“一個說家里的徒附逃散,勞力不足,一個說流民常從從他家的莊外經過,搞得他家宅不安,一個說貸出去的錢收不回來。”
雖說荊、揚不如中原、北地那么亂,可這些年卻也是叛亂不斷,有孫堅等這樣“保境安民”的人在,豪族、大族固然是受害不重、衣食無缺,可貧苦百姓卻是深受其害,和北方一樣,不少人拋家離鄉,結隊外逃,這就造成了一方面勞力不足,一方面又出現了大量的流民。
至於放貸,也即高利貸,朝廷對高利貸的施放有限制,規定的有利息百分率,但同時只要利息在法定許可的范圍內,那么借出去的錢如果收不回來,官寺會出面幫助收回,——不過這事兒說是歸官寺管理,實際上最多也就是由縣寺出面,卻是該不到堂堂郡府來管的,這來找孫堅幫忙收貸的士人是長沙郡一個大族的人,無非是仗著族勢,來找孫堅出面。
孫堅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他昔年連著當了三個縣的縣丞而不得升遷,其中有他出身寒微之故,卻也有他不喜政事、考績平平之故。
荀貞笑道:“徒附人手不足,可以招募流民,只要流民肯落籍本郡,盡可由得他們招去,如此一來,既能補充勞力、減少郡中的隱患,也能給文臺你增添政績,何樂不為?”
“這些我都知曉,只是這點小事兒,自有各曹去辦,卻也來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