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只說了徒附、流民二事,沒提高利貸,卻是因為瞧不上要孫堅幫忙收貸的這個人,現今民不聊生,郡中已缺乏勞力、流民過多,而這人這個時候卻還想著高利貸,甚至企圖倚仗族勢來強迫孫堅出面幫忙追討,真是為富不仁。
想到這里,荀貞忍了又忍,終究沒有忍住,對孫堅說道:“至若追貸,而今百姓流離,郡中已缺勞力,若再以貸錢逼迫,無疑雪上加霜,以我陋見,文臺當以馮諼故事示此人。”
馮諼是孟嘗君的門客,孟嘗君叫他去收債,他到了地方后卻一把火把債券全給燒了,孟嘗君責問他,他回答說:“與其賈利,不如市義。”
孫堅不知馮諼是誰,聽完這個故事,大搖其頭,說道:“貞之你是不知此人秉性,視錢如命,又怎會火燒債券?”
“討債之事,縣寺一吏足矣。二千石威嚴,豈能行此?縱不能勸此人市義於民,郡府也不能出面為之追債。”
孫堅以為然,說道:“卿言甚是。”卻又苦起臉,唉聲嘆氣,說道,“只是此人之家乃長沙右姓,奈之如何!”
既是長沙右姓,而債錢卻還收不回來,顯是借錢的那些人確是窮苦,無錢可還。荀貞嘆了口氣,說道:“既是如此,我有一法,或可解此難。”
孫堅喜道:“什么辦法?”
“卿可出錢,為民還貸。”
孫堅楞了下,旋即苦笑,說道:“貞之,你就別戲弄我了!”
荀貞笑道:“我也只是說笑而已。”
如由孫堅替欠債的窮人還錢,無異是在打這個“右姓”的臉,孫堅固會因此而得美名,這個“右姓”卻會被人指點,而一旦得罪了地方上的右姓大族,孫堅以后在長沙就寸步難行了。
故此,孫堅說荀貞是在戲弄他。
不過,荀貞卻非是在說笑。
這等年景還逼債不已、乃至以族勢來壓迫郡府的“右姓”,可以想見,平時在郡中必是為惡不少,換了荀貞是長沙太守,說不得,就會拿這等“郡中勢族”開刀,以立威名。他在潁陰西鄉、在趙國、在魏郡可都是干過這樣的事的,在現今地方勢力強大的情況下,一個長吏,尤其是一個外來的長吏要想為百姓做出點事來,一味地向地方勢族妥協是不行的。
這卻是荀貞與孫堅治境風格的不同了。
不過這也不怪孫堅,孫堅出身寒門,要再得罪了地方勢族,無疑自毀前程,而荀貞出身名門,就算是得罪了地方勢族,因為有“名士”為朋友,輿論上卻能占上風,故此不懼。
說話間,一人從院外匆匆進來。
荀貞、孫堅看去,來人卻是郡功曹桓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