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入十一月,天轉寒涼。
荀貞來長沙時,為了方便行路,沒帶太多的行李,并無寒衣,不等孫堅說,吳氏就命人早早地備下了冬衣,送給荀貞等人。
孫策日日跟著荀貞讀學經書、兵法,孫堅年紀雖小,但正因是小孩子,難免好奇心強,有時也帶著弟弟孫翊跟在孫策屁股后頭,跪坐席上,一副大人模樣、似模似樣地聽荀貞講書。
十一月初,孫堅的弟弟孫靜從家鄉富春來了一趟長沙。
孫堅兄弟三人,長兄名孫羌,早亡,孫堅行二,孫靜最小,是孫堅的同產幼弟。孫家在富春是個不小的家族,宗族數百人,孫堅在外為官,孫靜便如荀緄一樣,在家掌立門戶。
荀貞前世時不知孫靜之名,穿越后,與孫堅結識,這才知道孫堅在家鄉還有一個幼弟。
孫靜來長沙是因為快到年底了,他作為孫氏現在富春的家長,正旦時顯然是不能來長沙的,所以提前來趟長沙,見一見孫堅和孫策兄弟。孫家本就富足,孫堅常年為官,多次征戰沙場,或從討黃巾、邊章,或擊定長沙諸郡縣之賊,就如荀貞,自然也是收獲甚豐,其中不少都送回了家中,也就使得孫家更加富豪了,因此,孫靜此次來,大車小車的著實帶了不少禮物。
禮物中有珍奇寶物,也有日常吃用。
孫堅分了一半給荀貞,荀貞亦不推辭,轉交給江禽,命他分給義從們。
這些義從不辭辛苦,跟著荀貞遠至江東,在這里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剛到的時候,不少人因此而病倒,可卻依舊都忠心耿耿,無一人逃去。
荀貞不能在別的方面滿足他們,至少在飲食、吃用和恩義上盡量地滿足他們。
孫靜在長沙沒多待,只待了四五天就走了。
他走后的次日,桓階忽至后宅,請荀貞到府中前院去。
孫堅是從沒找荀貞去前院的,荀貞平時無事也等閑不去前院,這時桓階忽傳孫堅的話,請他去前頭,荀貞不覺奇怪,邊和桓階一起往前頭去,邊問道:“文臺何故呼我過去?”
桓階笑了起來。
他這一笑無緣無故,荀貞越覺古怪,便又說道:“可是有什么事?”
桓階笑答道:“君之名動天下,今階知矣!”
“此話何講?”
“君還記得前些日,有幾個長沙士人謁見府君么?”
“你說的可是剛好你來給文臺送京都消息的那天么?”
“正是。”
“我記得。怎么了?”
“君又可記得那幾個士人祈請府君辦的幾事中,有一件是懇請府君出面為之催討貸錢么?”
“記得。”
荀貞怎會不記得?他對那個士人十分鄙夷,要換了他為是長沙太守,說不定就會找個由頭把這個士人給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