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門口,他抬眼看去,正瞧見孫策、孫權離開走遠,而院中近處站了兩個人,一個孫堅,另一個方面闊口,頷下黑須,繡衣寶劍,配飾奢華。
這人正在整理衣冠。
荀貞笑問孫堅,說道:“文臺,不知貴客何人?”
荀貞出來的時候,來客就看到了他,此時聽得他發問,即知他便是荀貞了,當下忙止住整頓冠帶的手,揖禮道:“在下襄陽蔡瑁,敢問尊前,可是潁陰荀君么?”
荀貞一直不知蔡德珪是誰,此時聽了他的自稱,心道:“蔡瑁?原來是蔡瑁!只不知是不是那個蔡瑁?”連忙穿上鞋,下到屋外,還禮答道,“賤名不足以辱清聽,在下潁陰荀貞。”
孫堅滿面笑容地在邊兒上介紹:“貞之,這位是襄陽蔡德珪,知卿在此,特來造訪。”
蔡瑁、荀貞兩人禮畢。
蔡瑁上下打量荀貞,贊道:“久聞荀君令名,聞孟德云君英武不凡、風度美妙,今見之,果望之如玉樹堂前!使我自慚形穢也。”
蔡瑁長約七尺,稱不上高大,但言談舉止頗具豪氣,一看就和曹操、孫權一樣,也是個任俠之人。
荀貞笑道:“前些日接孟德書信,方在孟德信中聞孟德贊譽君名,不意今日便與君相見,幸甚、幸甚!”
蔡瑁哈哈大笑,轉對孫堅說道:“孫侯,如何?我沒有騙你吧?”又對荀貞說道,“我於孟德信中知君在長沙,接信當日,便即命車南馳,渴望見君之心就如大旱之望云霓,只恨路途迢遠、車行太緩,星夜兼行,總算到了長沙,卻不料見到孫侯,孫侯卻怎么也不肯承認君在府中!直到我拿出孟德之信,示以孫侯,孫侯這才不得不承認君在后宅。”他雖是在說孫堅“不老實”,但話里并無半點責怪之意,反而是充滿贊嘆,說完,他轉對孫堅行了一禮。
孫堅忙回禮,說道:“君不以我欺瞞為怪,我已幸甚,何敢再當君禮?”
蔡瑁正色說道:“我這一禮是為了孫侯的義氣而行。”
“此話怎講?”
“適才我在前堂,問孫侯荀君是否在府中時,我觀孫侯頻目視堂外甲士,似有殺我之意,可對否?”
孫堅嘿然一笑,不承認,也沒否認。
說實話,剛才蔡瑁一見孫堅的面,劈頭就問荀貞是不是在這里,著實嚇了他一跳。他最開始以為是那幾個士人走漏了風聲,蔡瑁是南郡人,如果連南郡人都已經知道了荀貞在長沙,那么長沙顯是不可留之地了,所以他頻目注堂外甲士,蔡瑁當時要是有一句話說得不對,他還真有可能馬上抽劍,殺掉蔡瑁,再命人殺掉蔡瑁帶來的隨從門客,然后與荀貞一起亡命江湖。
蔡瑁由衷贊道:“孫侯真義士也!是以我行此一禮。”
荀貞聞之,不由色動,孫堅如殺了蔡瑁,可以想見,蔡氏乃荊州冠族,張溫是蔡瑁的姑父,那么孫堅在長沙必定是待不下去了,只能和他一起逃亡江湖,他知道孫堅重義,只是卻沒有想到孫堅會為他做到這種程度!他亦沖孫堅行禮,嘆道:“文臺!我卻是拖累你了!”
孫堅不樂意起來,責怪荀貞,說道:“貞之,你我相交、情逾骨肉,又何必說這樣的話!如換了是我亡命卿處,難道卿會嫌我是拖累么?”
荀貞當然不會。在某些時候、有些事情上荀貞雖然有點厚黑、有點不擇手段,可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那樣干,在政治上、在軍事上就取得不了成就,大凡成大事者,有哪個是干干凈凈赤誠如嬰兒的?但在對待真正的朋友上,荀貞卻也是肝膽相照、重義重諾的。
要不然,如孫堅者,如曹操者,如傅燮者,又如戲志才者、又如邯鄲榮者、又如程嘉者,等等眾人,無不是州郡英杰、一時之選,又怎會或與荀貞誠意訂交,或甘愿為其門下鷹犬?
捫心自問,要換成是孫堅亡命來投荀貞,如被人、比如蔡瑁獲悉,為了孫堅的安全,荀貞也肯定會如孫堅方才那樣,干脆將蔡瑁殺了,寧愿與孫堅共亡命江湖,也不肯出賣朋友。
做人總得有點底線,以后說不好,荀貞現下卻還是有這個底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