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政治集團粗略來分的話,是兩個,一個士人集團,一個宦官集團。
細分的話,卻是六個。
首先,宦官這邊可以細分成三個“子集團”。
宦官是皇室的家奴,他們沒有獨立性,必須依附於皇權,現今靈帝剛剛駕崩,新帝年少,不能親政,“皇權”在何太后的手上,因此,“何太后集團”是宦官內部的第一個“子集團”。
何太后之外,還有董太后。
董太后是先帝的生母,其從子董重現為驃騎將軍,位僅次於大將軍,亦是宮中、朝中的一大勢力,因而,也有不少宦官依附於董太后,——比如之前試圖立“董侯”劉協為天子的蹇碩,事實上就是董太后的盟友,所以說,“董太后集團”是宦官內部的第二個“子集團”。
何太后、董太后之外,因為先帝駕崩了,新帝又年少,何、董兩個女流對宦官的掌控力顯然是不夠強大的,而反過來看宦官們,經過了桓帝、先帝兩朝數十年的發展,他們的勢力已然是極其龐大,一邊是掌控力不足,出現了一定的“權力真空”,一邊是勢力龐大,令人生畏,那么此時的宦官們和先帝在朝時就有一點不一樣:現在他們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因此說,宦官本體也可算是一個“子集團”。
他們以張讓、趙忠等常侍們為首,何太后、董太后如對他們有利,他們就依附此二人中之一人,如不利,就不依附,甚至出賣、敵對,——蹇碩欲立董侯劉協為天子,在這件事中,蹇碩固然是挑頭的,可若無張讓、趙忠等常侍們的默許、以至支持,蹇碩又怎敢行此等“擁立天子”的大事?只是蹇碩很快就落敗了,所以張讓、趙忠等反手就把他給賣給了何進。
總而言之,宦官集團內部又可細分成三個子集團,一個是何太后集團,一個是董太后集團,一個是一邊受著何、董拉攏,一邊為了本身的利益而游離、投機於兩者之間的宦官本體集團。
其次,就士人這邊來說,也可細分成三個“子集團”。
實力最強的當然是以袁隗、袁紹等為首的士人本體。
次之則是以何進為首的外戚。
再次則是依附於士人或外戚的“武人集團”。
袁紹、何進不必多說,至於“武人集團”,則主要是何進召來的盟友。
袁紹、何進的盟友關系是基於現階段的情況而結成的,宦官是士人的生死之敵,有宦官則無士人,有士人則無宦官,對何進而言之,在現階段,宦官也是他的大敵,先帝崩前,他以大將軍之尊尚得聽命於蹇碩,先帝崩后,蹇碩又試圖殺他、立董侯劉協為天子,蹇碩不死、不打擊宦官勢力,他不得安,所以說,基於各自目前的主要利益,袁紹、何進結成了盟友的關系。
可他兩人的這個盟友關系,換言之,也即外戚與士人的這個盟友關系,是不牢靠的。
何進出身不高,門第低微,非為士人,只是因為他妹妹當上了皇后、又當上了皇太后,所以他才得以貴重,設想,如果沒有了宦官這個共同的敵人,袁紹等士人怎可能會再甘心屈居何進之下?這是何進的弟弟何苗、何進的母親舞陽君不支持何進誅宦的重要緣故,何進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與袁紹、與士人結盟之同時,何進又積極拉攏非士人出身的“武人”。
他拉攏來的這個“武人集團”,目前以故并州刺史、現武猛都尉丁原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