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之前的一封信中就提過袁紹欲舉荀貞為執金吾或羽林中郎將之事,當時何進就沒同意,虎賁中郎將、司隸校尉兩職已經是袁家的了,袁隗還是太尉、參尚書事,又西園、北軍、城門軍等諸京城的武裝力量現也都已在袁紹黨羽的控制下,等於落到袁紹的手中了,何進怎可能會再把執金吾或羽林中郎將的職位也交給袁紹的人?
執金吾、羽林中郎將這兩個職位不能給荀貞,那么就把左中郎將這個職位任給荀貞吧。
郎署三將是老牌子的中郎將,重要性雖不如虎賁、羽林,但位次卻在虎賁、羽林之上,且因其責是統領三署郎官之故,——五官中郎將主五官郎,左中郎將主左署郎,右中郎將主右署郎,——因此,於“名聲貴重”上也在虎賁、羽林之上,之前皇甫嵩、朱俊討黃巾,便是以左、右中郎將的身份統兵出征的,以此委任荀貞,既顯出了重視,袁紹也挑不出毛病。
荀貞聽了荀攸的話,這才明白其中曲折。
他以三十之齡,得為左中郎將,這是很大的榮耀,可他卻無半點歡喜。
為何?
之前袁紹請何進奏請朝中,赦免荀貞、征拜荀貞入朝,何進怎么都不同意,一方面是不想把執金吾、羽林中郎將這兩個職位給袁紹的人,更重要的原因卻是不想因為趙忠、張讓等常侍的反彈,可現在卻同意了袁紹的請求,說明什么?說明袁紹已經促使何進下了誅宦的決心。
正因為下了誅宦的決心,所以才不再怕引起趙忠等的反彈,所以才赦荀貞之罪,拜他為左中郎將。
——荀貞其實只猜對了一半。何進確實是被袁紹說動了,可要說“下了誅宦的決心”,他實際上還沒有,他至今尚猶豫兩端,他奏請朝中赦荀貞之罪、拜荀貞為左中郎將,根本的意圖不是向趙忠、張讓宣戰,而是想以此對趙忠、張讓施壓,幻想趙忠、趙然會主動投降、退讓。
當然了,畢竟這是何進的心思,荀貞難以猜得全對,亦不奇怪。
荀貞心道:“何進既被袁紹說動,想來不日即會有檄書召四方豪杰帶兵入京了,我得早做準備。”心中想著這些,嘴上笑對荀攸、姚昇說道,“吾因思鄉,故而潛伏歸家,未料至家尚未及一月,朝廷卻竟就赦了我的罪!……只是這左中郎將,我實不愿為也。”
姚昇問道:“為何?”
“我自中平元年離郡,於冀州游宦五年,久思家鄉水土,不愿再辭家遠離。”
姚昇壓根不相信他的話,哈哈笑道:“我所識之荀君,人間一丈夫也,此等眷家戀鄉之話,定非君侯的真心話語。”
荀貞一笑,問姚昇道:“公達說君嘗諫言大將軍、司隸,大將軍與司隸不能聽,不知君所諫者何事?”
“大將軍與司隸欲召四方猛將、豪杰,引兵向京,此引虎狼入京,自亂洛陽之舉也!我固諫之,大將軍與司隸卻是皆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