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問道:“君侯,現在我等該怎么辦?”
荀貞沉吟片刻,說道:“孟津離京都不遠,又在城北,丁都尉應已知京都之變,……君昌,你即刻馳馬去城北,尋丁都尉,見到他后,可對他說:我久慕他的威名,十分想與他見上一面。”
既然沒能搶在董卓前邊進入洛陽,那么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聯合洛陽城內、周圍的軍事力量,形成盟軍之勢,以圖能遏制董卓,使他不敢隨意妄為。
只是,能遏制住董卓么?
荀貞對此把握不大。
首先,他不知道董卓帶了多少兵馬來洛陽。
其次,他與丁原素不相識,也不知丁原會不會同意與他聯手。
再次,就算丁原同意與他聯手,丁原只是一個武猛都尉,他只是一個左中郎將,遏制或索性攻殺董卓這樣的大事,也即在京都周邊、甚至城內用兵開戰這樣的大事,卻也不是他們兩個能夠決定的,必須得有朝中的公卿首肯,退一步說,也必須得有袁紹出來挑頭。
程嘉機智,一聞荀貞之話,即明了荀貞之意,知荀貞這是想與丁原聯手,以共對董卓,當即應諾。事關重大,他沒有多留,叫來了數十騎護從,於馬上向荀貞一拱手,即離軍馳向洛陽城北,去找丁原了。
“玉郎,你選得力精明的騎士數人,……,不,你傳我軍令,命阿褒馬上去洛陽城外,尋董將軍蹤跡,不管董將軍部兵馬有無入城,務必要探聽清楚他總共帶了多少人馬來洛陽。”
陳褒機靈,這件事只有由他去辦,荀貞才能放心。
辛璦得令,自去尋陳褒傳令。
荀貞回顧東北,又吩咐荀攸:“公達,你辛苦一點,立刻去成皋方向尋找橋東郡,橋東郡如仍駐兵未動,你可將洛陽形勢詳細告與他知,就說是我說的:請他最好馬上帶兵來洛陽,以防董將軍擅朝亂政。”
橋瑁是公族子弟、士人名士,荀攸去見他最為合適。
只是,和丁原一樣,荀貞與橋瑁也是素不相識,也不知橋瑁會不會因為他的話而就帶兵上洛。
如果橋瑁肯帶兵來洛陽,又如果丁原肯與荀貞聯兵,又如果袁紹愿意挑頭,那么,數路兵馬相合,加上洛陽城中本有的虎賁、羽林、北軍、西園、城門、緹騎等部兵馬,以及何進、何苗留下的部曲,那么,就算是董卓帶了萬騎入京,憑借這些力量也足能壓制住他了。
只是,事情會這樣順利么?
荀貞心里沒有底,忐忑憂心之中,他再次遠眺了洛陽一眼,此地洛陽二三十里,已可隱見洛陽高大的城墻,可見洛陽城內高聳的宮殿、門闕了,他傳下命令:“全軍急行,趕去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