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一職并不常設,最早是在光武帝時曾設此職,光武曾以卓茂為太傅,但在卓茂薨后,光武即省掉了此職,漢家素重“故事”,前代所有之,后代多遵循,因此,光武雖省掉了此職,可在他之后,每當有天子初即位的時候,朝廷便輒仿光武故事,置太傅錄尚書事,而亦如光武時的卓茂故事,等這個太傅薨后,也即便隨之省卻,不再復設。
也就是說,只有當天子即位的時候,朝廷才會設一太傅。
袁隗便是由此而在靈帝崩、今天子即位后被拜為太傅,與何進共錄尚書事的。
如把洛陽城從中分開,那么北邊主要是南北二宮,天子、太后、太子等的居所和尚書臺、三署郎、虎賁、羽林等等一大批官寺機構都在這邊,至若三公之府,則在城南,臨城東墻。
太傅雖不常設,然位居上公,其府坊也在城南。
城中道路兩邊皆種的有榆樹、槐樹,郁郁林林。
此時八月底,夕沉暮色,紅灑城中,道直樹郁,涼風拂面,望則宮闕如云,顧則城門雄闊,兩邊坊里參差,本該是一番壯觀美麗的景色,設想往日太平時,若再加上三條道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則眼前之見果不愧人間神都,可而今看去,卻不但行人倉皇,且可遠遠地望見朱雀闕外和南北宮的宮墻、宮門上斑斑點跡,不用近前看也知,此必是血跡以及火燒后的痕跡,特別是北宮的宮墻、宮門,因為這里是袁紹等人后來的主攻處,更是有宮墻倒塌、宮門破壞的場景出現,牽連到道邊的樹木,也許是為了用來攻北宮,被砍伐了許多,望之蕭瑟破敗。
北宮被破壞至此,聞袁紹一夜殺了二千余宦官,宮中大約更是血流成河,亂事方定未久,董卓又帶兵至京,人心惶惶,料來這北宮中一番大肆屠戮后留下的慘景應還沒有被收拾干凈,則天子想來大約現下只能是在南宮。
南宮在北宮的南邊,正在荀貞轉向去城南的道路右側。
荀貞於道上不時右顧,觀望南宮。洛陽外有城門,南北宮亦各有宮門,北宮有宮門三,南宮有宮門四,共計七個宮門,一如城門設“候”,駐有戍兵,七個宮門亦各有戍衛的屯兵,不過因為是天子所居之宮城之門,所以戍衛兵士的首領卻不稱軍候,而是稱為司馬,高了一格。
南宮的四個宮門中,在東邊的是崇賢門,主此門戍衛的司馬號為蒼龍司馬。
路經崇賢門外時,荀貞特地停了下馬,細細眺望之,遙見崇賢門已然關閉,緊閉的宮門外的門闕、門內的望樓和門兩邊的宮墻上皆見有持戈披甲的衛士守衛。
荀貞遙指之,問鐘繇道:“戍衛宮門的兵士可是蒼龍司馬的部曲?”
隔得遠,看不清楚,鐘繇瞇著眼望了好一會兒,不確定地說道:“似乎是。”
如真是蒼龍司馬的部曲,則還好一點,如是董卓的部曲,則便事情不妙了。
荀貞自忖,如換了他是董卓,他心道:“我必會換掉蒼龍司馬之部,改派我的部曲守宮。”想到這里,召來趙云,命道,“子龍,你可去宮門外遠遠打望,看守衛宮門的衛士中有無胡人。”
董卓部下的精銳多是胡人和胡化的漢人,在發飾上與漢人不同,可以分辨得出。
趙云接令,跟著荀貞又行了一段,逢上一處出口,馳馬下了御道,奔去宮門外探望。
沿御道南行,過了南宮,前頭一條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