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介紹說道:“此街便是銅駝街。”
銅駝街是洛陽城中很有名的一條大街,地處洛陽之中,街北是南北二宮,街南是坊里、市區,因其位置環境優越,所以最是繁華。
此街之得名來自兩個銅駝,本朝中興后,鑄了兩個銅駝,各高九尺,分置於此街東西,相對而立,由是,此街得名為銅駝街。時有諺云:“金馬門外集眾賢,銅駝陌上集少年”,金馬門是前漢的宮門之名,武帝得大宛馬,命以銅鑄像,立於其外,故名金馬門,乃是當時學士待詔之處,為儒生、文士薈萃之地,以金馬門外文士薈萃的盛況來類比車馬來往、游戲相聚於銅駝街上的洛陽少年,可見此街平時之揮汗成雨、熱鬧熙攘。
細分之,此街又分為右銅駝和左銅駝,右銅駝在西,左銅駝在東,荀貞沿著城東的御道至此,穿過的正是左銅駝。
荀貞雖未見過銅駝街上昔日的繁華景象,可只觀眼前之景,只見街上行人雖然不少,可不僅大多神色惶懼,而且也遠稱不上熙攘熱鬧,卻不必問鐘繇亦知,此必非是銅駝街上該有之象。
至於原因,卻也不必再問了。
穿過銅駝街,再往前不遠,趙云歸返回來。
“君侯,我遠遠打望,見門闕外、宮墻上的衛士俱無有戴卻敵冠,頗有胡人形貌。”
卻敵冠,是衛士所戴之冠,沒有戴卻敵冠,又頗有胡人形貌,不用說,定是董卓部曲了。
荀貞點了點頭,對戲志才、鐘繇說道:“這必是董將軍以宮省方經大亂之由,換掉了蒼龍司馬的部屬,而改由他的部曲來接替戍衛宮城。”
口中說著,荀貞心中想道:“袁紹、袁術兄弟手下皆有兵馬,卻怎么坐視董卓的人接管了宮城守衛?……是了,董卓是直接扈從著天子來入宮中的,袁紹兄弟當時可能不在左右,即便在左右,也可能身邊帶的兵士不多,因此無法阻止董卓。”
既然宮門的守衛換了董卓的人,袁紹就算之前在宮中,現而今大約也應已離宮出來了。
袁紹是帶頭血洗北宮的人,他的這種行為雖非謀逆,亦可算是“犯上作亂”了,即使有袁隗等人為他后援,在這么個時候,在宮門被董卓一下控制的背景下,他肯定也不敢在宮中待得太久,萬一有人拿他血洗北宮、犯上作亂來說事兒,外邊都是董卓的人,他這不是自取死路?
荀貞問鐘繇道:“元常,離太傅府還有多遠?”
“過了前邊這幾個坊里,就是太傅府了。”
暮色深濃,夜已漸至。
往日這時,洛陽城中已是萬家燈火,而此時,卻燈火稀疏,四面望之,深沉的冥暮籠罩城上,雖有人聲、犬吠時而劃破這暮色,然卻也給人以一種深深的壓抑窒息之感。
銅駝街正對著城東的中東門,中東門南邊是望京門,太傅府就在望京門內的城區里。
洛陽的城區可分為宮廷區、官署區、權貴區、平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