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區自便是南北二宮,權貴區是權貴們的聚居之地,分布於上東門之內、宮廷區之東、銅駝街之北,也即荀貞剛才經過的地方,而官署區則在南宮的左前方,也就是權貴區的南邊,亦即城東望京門內的這塊區域,太傅、三公府皆在此處,而至若平民區,多在城西地帶。
因這里是官署聚集之處,所以行至此處,御道上的車馬漸漸多了起來。
荀貞是初入京都,在京都熟人沒幾個,路上遇到的車馬人眾,他一個不識,倒是鐘繇認識不少,時不時停下來於道左敘話,并向荀貞介紹。
聞得當前之人便是荀貞,這些朝臣們流露出的表情不一,有的好奇,有的敬佩,有的冷淡,有的熱情,有的若有所思。
就在此時,聞得身后馬蹄聲響,荀貞顧望之,卻見是四五騎馳騁奔來。
這數騎行馳甚速,不多時即追上了荀貞等,看其架勢,本是要直接超越而過的,而其當頭一騎不經意地朝荀貞這邊瞥了一眼,旋即輕咦一聲,即勒馬停轉,招呼余騎共行至荀貞等側邊。
這人繡衣武冠,革帶寶劍,環掛青綬,腰懸印囊,從服飾冠帶來看,當是一位比二千石的武官,——青綬固是二千石、比二千石皆配,但既有青綬,又戴武冠,卻只能是比二千石的都尉之類了。
這人跳下馬來,沖荀貞、鐘繇等行了一禮,先對鐘繇說道:“鐘君,你這是要去哪里?”
鐘繇還了一禮,答道:“欲訪袁司隸,故往太傅府。”
說完,鐘繇側身想給他介紹介紹,這人卻不待鐘繇介紹,又向荀貞行了一禮,笑道:“足下必是潁川荀君了?”
“正是在下,……恕我眼拙,我與足下曾有相識么?”
這個比二千石的武官年約四旬,眉眼開闊,身形雄壯,行止穩健,嗓音沉定,斷非常人,荀貞如果與他曾見過面,有過相識,必不會忘,可不管再怎么去看、去想,卻分明都不認得此人。既然不認得他,他卻怎么認出了荀貞是誰?
這人笑道:“足下鹖冠,青綬,除了潁川荀君還能是誰?”
漢世的冠帶輿服十分嚴格,正如之前荀貞通過守衛崇賢門的衛士沒有戴卻敵冠,又有胡人形貌而斷定出了其必是董卓部曲一樣,又正如荀貞通過這個武官的冠帶、印綬而判斷出了他必是一位比二千石的武官一樣,這人也是通過荀貞的冠帶、服飾、印綬判斷出了荀貞的身份。
荀貞帶青綬,說明他是一位比二千石或二千石的吏員,而又戴鹖冠,——鹖冠和武冠的形制相似,只是比武冠多了兩個鹖尾,分豎在冠之左右,武冠是武官之所戴,鹖冠雖也是武官所戴,但能戴這種冠的只有中郎將、羽林左右監、虎賁武騎等宿衛之臣而已,換言之,荀貞既戴鹖冠,又佩青綬,則他只能是幾個中郎將之一,而朝中的五官、虎賁、羽林等中郎將這人盡皆認識,不認識的只有新任的左中郎將荀貞而已,那么很明顯,荀貞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判斷中郎將的身份,還有一個特征,便是服飾,中郎將穿的是紗縠單衣,只不過荀貞為了便於行馬,沒有換上這種衣服。
荀貞笑了起來,只聽此人這句話,就知此人必是久在京都,要非是久在京都,熟知京都朝臣,斷難只憑荀貞的印綬冠帶就能判斷出他是誰人,當下問道:“敢問足下高姓大名?”
“在下泰山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