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邊道是秦統一后,在戰國長城基礎上營建新的長城防線時,因為施工與布防的需要,沿著長城出現的一條橫貫東西的交通大道,因為在長城邊兒上、帝國北疆,故名北邊道。
而并海道則指的是是沿著渤海、黃海的海濱修建的一條交通大道,這條大道與三川東海道、邯鄲廣陽道相交,將富庶的齊楚之地與其它地區溝通,用以調集各種物資,具有直接支撐中央**政權的重要作用。這條道的北段在中興之后,入到本朝又被稱為“傍海道”。
這條并海道連接了揚、徐、兗、青諸州的臨海郡國,會稽、瑯琊、泰山等等諸郡國皆在這條路上,廣陵也在這條路上。
秦修建的這些大道,在前漢、本朝又歷經拓修完善,并隨著疆土的擴展進一步延伸。
雖然說從廣陵郡到下邳國沒有這樣的大道,但從廣陵到下邳卻有從三川東海道上分出來的一條支路,經此支路,由廣陵而去下邳的郡治下邳縣也是挺便捷的。
荀貞等立在道上遠望,望著劉備帶著四五個騎士馳馬奔至那處鄉亭。
到了人群的外邊,劉備和諸騎士都沒有下馬,兩個騎士上前,分開人群,隨即劉備驅馬上前,
在人群中顧望左右,大概是在向鄉人詢問情況,問是誰殺的人。
很快,他應是從鄉人那里得知了殺人者是誰,只見他在馬上按劍挺身,像是大聲地說了幾句話,這應是在宣布荀貞的令文,隨即,便見他狀如叱咤,指揮左右,跟在他左右的那幾個騎士立即拍馬奔行。鄉人和州吏是分成兩群的,他們處在一個對立的局面下,一邊是近百的鄉人,另一邊是州吏和他的十來個隨從,——這四五個騎士馳入了州吏和他的隨從們中。
州吏和他的隨從們看架勢,居然還想反抗。
荀貞遙遙望去,看見他們這一群人中有人拔刀,有人轉身向后奔,——州吏和他的隨從們也是有騎馬的,只是他們現在沒有在馬上,他們的坐騎在后邊,這往后奔的人顯是較為聰明的,知道他們徒步斷難是荀貞麾下這幾個騎士的對手,所以向后奔,想去騎馬,再來與荀貞的騎士們對戰。
只是,荀貞的騎士們都是沙場老卒了,久經戰事,怎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分出一騎,——荀貞等人看得清楚,這一騎應是關羽。
劉備奉荀貞之令殺人、去下邳,關羽聽說了后,主動請求跟著劉備一塊兒去,荀貞沒有拒絕。關羽、張飛現都在荀貞軍中任職,兩人的職位差不多,待遇也相似,只是一個較為“榮銜”,一個則是實權,張飛的是有實權,故此他離不開身,不能和劉備、關羽齊去下邳。至於簡雍,也沒有跟著劉備去,這卻是劉備體諒他,簡雍雖也能騎可射,可畢竟不是武士,趕了這些天的路,很累了,劉備讓他跟著荀貞,好能早點到廣陵郡府,好好歇歇,因而沒有讓他跟著去。
關羽很快就追上了向坐騎奔去的那兩人,馳馬從這兩人身邊奔過,環刀揮舞,輕輕松松地便將這二人斬殺地上。
同一時間,那幾個拔刀的也很快都剩下的那幾個騎士亂刀殺死。
最終,只剩下了三個人站在那里。
這三人中,有一個是戴著冠帶的,這應即是那個州吏了。
荀貞等人望之:劉備剛才沒動,他坐在馬上從容地看騎士殺人,這時見反抗的都被殺死了,緩緩地策馬近前,來到了州吏的前邊。他挺直著身子坐在馬上,居高臨下地和這州吏說了兩句話,也不知說的是什么,但料來不外乎是在斥責他濫殺人,或是在向他再次宣讀荀貞的命令,這州吏膽色不小,雖然被荀貞的騎士們圍住了——關羽等騎殺完人后便回到了劉備的左右,將這州吏和剩下的那兩人圍在了中間,可這州吏卻竟似是絲毫不懼,不但不懼,而且攘臂戟指的,看模樣好像是還在沖著劉備大聲嚷嚷,不過,嚷嚷也沒用,劉備抽劍出手,策馬上前,挺劍揮劈,這州吏應劍而倒,卻是被劉備親手給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