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六個郡國,分是潁川、汝南、陳、沛、魯、梁。
潁川郡的太守懦弱,久畏荀貞聲威,郡中兵權悉在樂進之手,樂進顯是不可能帶著郡兵投到孔伷帳下的。
沛國相袁忠雖是汝南袁家的人,可昔與范滂為友,乃是黨人一流,以袁氏子弟之身當年也曾受過黨錮之害,素以清涼著稱,早前赴沛國上任,乘一葦車而已,他與袁紹、袁術這等重氣好俠、起居奢貴的袁家子弟不是一路人,此次袁紹起兵,他根本無意響應,自也就不會遣郡兵助孔伷了。
潁川、沛國、陳國三郡除外,剩下肯從孔伷調令的便只有汝南、魯、梁三國了,而其中最積極的又數汝南和魯國。汝南是袁紹的家鄉,他起兵,以袁家的聲望,汝南郡人肯定是傾力支持,而魯相陳逸是陳蕃之子,早年靈帝在位時,他就和故冀州刺史王芬以及許攸密議過廢帝之事,膽子很大,這回袁紹討董,他是非常響應,和汝南一樣,亦差不多是舉郡相助。
按說只憑此三郡,孔伷是難以弄到四萬人馬的,但黃琬在豫州為豫州牧時大興軍事,征討州中賊寇,卻是給他留下了一支人數眾多的州兵,因是之故,三國兵加上州兵乃有四萬之眾。
如果他再能說動駱俊,從陳國要些兵馬來,聲勢還能再強一點。
荀貞心道:“孔伷清談之士,不識軍略,固無足輕重,然其帳下今已聚得四萬之眾,卻也不能輕視。”問樂進,“潁川郡兵現有多少?”
中平元年黃巾亂后,潁川多年未再有大的戰亂,郡兵本來不甚多,只有兩千多人,但荀貞上次去廣陵上任、路經潁川時,曾密令樂進,命他擴充兵馬。
樂進答道:“原有郡兵二千三百余,現有四千余。”
荀貞心道:“我本部一萬六千余,加此四千余,計二萬步騎,文臺不知會帶來多少人馬,但想來應不會少。如此,我與文臺聯兵,縱仍不及孔伷帳下兵多,也相差無幾了。”
如果荀貞和孫堅的聯兵比孔伷帳下的豫州兵少太多,那問豫州借糧、借兵械,以至將來奪豫州給孫堅都會少些底氣。
昨天在路上,未到潁川時,軍中管糧的就來找荀貞,告訴荀貞存糧不多,只夠數日所用了。現下總算到了潁川,荀貞問過孔伷的兵馬情況,緊跟著就說起了糧食,又問樂進道:“文謙,郡府儲糧可足?”
“近年潁川未經兵亂,府庫充實。”
“軍械呢?”
“雖方擴軍二千,郡中武庫中仍有存留,夠五千人所用。”
“糧與軍械皆我現下急缺,既然郡中俱有,你便當先開道,我等兵發陽翟。”
樂進此來迎接荀貞,隨行帶了二百郡卒,聞得此令,大聲應諾,行個軍禮,拍馬先行,帶著郡卒在前為荀貞開路,直往陽翟而去。
談罷了近期的朝中變動,又解決了糧、械的當務之急,待樂進先行后,荀貞和荀攸等人這才說起了荀攸等這些時在潁川活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