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此事我卻尚未聞知。”
聽得這道消息,荀貞立刻把心思收了回來,忖思片刻,說道:“蓋勛、皇甫將軍身在三輔,各擁兵馬,尤其皇甫將軍,帳下三萬精卒,屯駐在右扶風,不但兵馬強壯,而且軍略如神,董卓征他二人入京,這是在為西遷長安開路啊!”問荀攸,“蓋勛和皇甫將軍可受詔了?”
“董卓的矯詔剛送走不久,應還未到蓋君、皇甫將軍手上,他倆會不會受詔目前尚未可知。”
荀貞心中嘆道:“早在統軍擊冀州黃巾時皇甫將軍就已決意要做漢家的純臣,前世讀書,我也未曾讀見有皇甫嵩、蓋勛起兵討董之事,……看來這道詔書,皇甫將軍定是會受下的。”
今關東州郡起兵,從北到東南,對洛陽形成了一個半包圍,如果皇甫嵩不受詔,而是和蓋勛也聯兵共起,在三輔、長安響應袁紹,東西夾擊,董卓再強,也只能成為困獸,束手就擒。
只可惜,皇甫嵩卻要做漢家的純臣。
黃巾被很快平定,這是皇甫嵩之功;董卓得以順利西遷長安,亦是因皇甫嵩。
國家和個人,功過與是非,有時真的很難說清楚。
荀貞不再多說,轉開話題,問道:“孔豫州現在何處?”
“在陳國。”
“在陳國作甚?”
“陳國頗有強兵,孔豫州要兵去了。”
陳王劉寵是漢明帝的玄孫,乃是現有的漢家宗室中為數不多的一個勇武之人,善弩射,十發十中,中皆同處。中平初,黃巾起,郡縣多棄城走,劉寵庫藏有強弩數千張,盡數拿出,募集壯士,出軍屯駐國都陳縣的都亭,以鎮國中。陳國人早就聽說劉寵善射,不敢反叛,加上陳國相駱俊在國中素有威恩,所以在他兩人的文武兼施下,黃巾亂中,陳國竟是獨得完全,鄰近郡國的百姓很多避難到了這里,歸之者十余萬眾。
劉寵和陳國相駱俊從這十余萬人中選取壯勇,編練成了一支頗為強悍的軍隊。
袁紹起兵,關東響應,身為宗室的劉寵雖沒有加入到聯軍中,但為了保護國中,免受外郡入掠,卻也整頓兵馬,出屯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
孔伷雖是豫州刺史,可在豫州的威望不高,他本人又是個清談之士,無甚勇略,身為漢家宗室、素以勇武出名、在黃巾亂中力保陳國無失的劉寵當然就不大看得起他,不服他的調令,故此為了壯大豫州軍的聲勢,孔伷不得不親去陳國,以望能說動國相駱俊出兵相助。
荀貞頷首,又問道:“孔豫州麾下,現有幾多兵馬了?”
“豫州六郡國,陳王不從調度,沛相清亮自守,現今孔豫州麾下只有州兵和汝南、魯、梁三國兵,計約四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