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太守出迎?”
樂進答道:“太守掛印歸家之事,孔豫州或尚不知,故有此一令。”
“那郡中打算如何安排?”
“郡無太守,如何出迎?郡府商議,莫衷一是,尚無定論。”
聽樂進這意思,他是不想去迎孔伷。一山難容二虎,潁川已來了荀貞,孔伷再一來,他二人各擁兵馬,必會爭個主次,而他兩人又一個是本地土著,占著地利,一個是州中之牧,占著名義,這一番爭斗下來,孰勝孰敗很難斷定。故此,樂進尋思著不如干脆給孔伷個下馬威。
荀貞想了下,征求他的意見,說道:“太守雖掛印歸,但孔豫州既有此一令,郡中不可不理,我意不如請郭功曹前往迎之,我與孔豫州共起兵討董,我既先至,又已知他將到,也不可不遣人出迎,……。”他望向帳中諸人,選中了荀成,說道,“便由仲仁代我與郭君共去相迎。”問樂進,“文謙,你看如何?”
荀貞話只說到一半時,樂進就明白了他的意圖。
叫郭俊去迎,又叫荀成去迎,看似是禮敬孔伷,實則也是在給孔伷下馬威:叫郭俊去,是在告訴孔伷郡府已入荀貞掌控,叫荀成去是在提醒孔伷荀貞是潁川本地人,荀氏是本郡冠族。換言之,也就是說,你孔伷雖是豫州牧,可潁川卻是我的主場,你是比不過的。
只不過這個下馬威比樂進想到的那個下馬威要高明得多。
樂進那個辦法太過簡單粗暴,荀貞這個辦法卻是綿里藏針。
樂進應道:“主公的辦法好,就按此行事吧,我這就遣人去通知郭君。”
“不,你親自回郡府,與郭君商量。”
雖因與荀貞是舊日同僚,又因荀彧等人活動之故,郭俊、杜佑、王蘭在潁川太守和荀貞之間偏向荀貞,在孔伷和荀貞之間也應是會偏向荀貞,可此數人現下卻到底還不是荀貞帳下的人,所以不能“傲慢”,不可隨便找個人去傳令,得由樂進親去和郭俊“商量”,以示對他的尊重。
樂進領會了荀貞的意思,應道:“諾。”
樂進并沒有立刻就走,而是又問荀貞:“太守在時,本定下陽翟為孔豫州的駐兵地,今太守掛印,豫州將至,主公,這駐兵地?”
“既是已定下之事,就不必再改了。”
潁川就這么大地方,與其讓孔伷駐兵別處,還不如讓他在眼前得好。況且,就算荀貞不愿他駐兵陽翟,孔伷身為豫州刺史,帳下四萬余眾,荀貞也沒辦法強逼他。
樂進應諾。
送走了樂進,荀貞吩咐荀成:“你做些準備去吧。”
荀成問道:“我帶多少兵馬去迎孔豫州合適?”
“不需多,選一千精卒,再從玉郎那里選五百精銳騎士即可。”
一千五百步騎,確實不多,但荀貞既連著說了兩個“精銳”,這選出的一千五百步騎就必會是荀貞帳下諸多人馬中最“精銳”的。
兵不在多,而在精。有此一千五百“精銳”步騎跟著荀成去迎孔伷,只要孔伷不傻,想來就能從中看出荀貞的深意:我的兵馬雖不如你多,可如論戰力,你卻不一定有我強。
就像樂進預料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孔伷、荀貞兩人各擁強兵,一占名義,一占地利,只要一碰頭,肯定就會火花四射,非要爭出一個主次不可,更且別說,荀貞這次來還打了要問豫州借糧、借兵械的主意,并有圖謀豫州之意,這番爭斗更是難免了。
所以,荀貞對孔伷雖不太重視,輕他不知兵略,可在孫堅統兵到來前,他卻還是得多加注意,禮敬、示威兩手并用,以免在自己與孫堅合兵前被孔伷占去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