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為自己的參與而改變了歷史的進程,——荀貞依稀記得在原本的歷史中,袁紹好像是根本就沒有派兵進戰,而現下雖然少,可好歹也是遣了八千人出戰,這應該已算是因為他的到來而改變了一點歷史的進程,那么曹操在原本歷史上的命運會不會也因此而得到一點改變?不再戰敗?如果會,曹操這次沒有兵敗,那么有他在滎陽、轘轅關一帶頂住徐榮,同時分走部分坐鎮洛陽的董卓的注意力,荀貞和孫堅倒是可以進擊伊闕,試試看能否取勝,可如果曹操仍與原本的歷史進程一樣,兵敗了,荀貞自忖之:“我也就唯有立刻撤退一途了。”
“唯有撤退一途”,這不是因為荀貞怯戰,而是形勢使然。
曹操如沒有敗,他一方面可以拖住徐榮這一路人馬,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董卓的注意力,可他如果敗了,一方面,徐榮這一路董兵就空出來了,另一方面,董卓也就可以不再考慮轘轅關的安危,而可以集中力量對付袁紹和荀貞了。
袁紹派出的兵馬只有八千,又是在黃河對岸,對洛陽的威脅實在不大,董卓十有**會先對付荀貞。
因為現今是三面受敵,荀、曹、袁三路兵馬初起不久,各處戰場的戰況尚未明了,所以董卓留在洛陽的精銳都還沒有出動,在靜觀變化,李傕、郭汜這些董卓親信的悍將就不用多說了,只說那呂布,呂布這個人的氣節雖不怎么樣,可在戰場上卻是一個強敵,“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他帶的并州兵,論精悍程度絕不在涼州兵下,他本人的武勇更是出眾,麾下又有高順、宋憲、魏續、郝萌、成廉、魏越等一班猛士,皆號為健將,遠非何機諸輩可相比。
一旦曹操仍如原本的歷史上那樣落敗,僅以身免,董卓很有可能就會調徐榮部來與胡軫合兵,并極有可能會再遣出呂布等將也來與荀貞戰,以圖給荀貞以雷霆打擊,震懾河內、酸棗、潁川、魯陽的諸路義軍,到得那時,憑著麾下那幾千精卒,荀貞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抵擋。
所以,荀貞早在這次出兵前就已經暗里定下了此回進戰的總體方針:曹操如不敗,可試攻伊闕,曹操如敗,便立即撤軍,待時局變化,然后再說二次討董之事。
所謂“二次討董”,這也是荀貞早就想好的,如果這一次失利,那就先退回潁川,等董卓退出洛陽后再二次出郡,去爭個“光復洛陽”的美名。
總而言之一句話,荀貞現今手頭上的實力就這么多,有取勝機會的時候,他不怯戰,可如甚取勝機會的時候,他卻也不會浪戰。
謝容、丁猛雖很想趁勝再進,可因服膺荀貞的軍略智謀,見荀貞既然這么說了,也就沒有再強求,都說道:“將軍所言乃是持重之言,就依將軍之略。”
荀貞說道:“今雖非進軍之時,可卻也不是就此偃旗息鼓,那梁縣、注城二城中各有董兵,我既已滅了何機、又滅了伊闕援兵,現在可以騰出手來,把這兩城奪下了,也算是為來日進軍伊闕做個前期的準備。”
來日如進擊伊闕,必是硬仗,這后路必須要先保住安穩,所以梁縣、注城二地先下。
伏擊何機、埋伏打援,都是荀貞、孫堅主攻,謝容、丁猛也想立點功勞,躍躍欲試,請戰說道:“梁與注城小敵耳,不需兩位將軍親戰,由我二人與劉校尉共擊之,便足可勝之。”
荀貞笑道:“好,此兩地就交由兩位校尉與劉校尉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