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剛剛議定回師,由謝容、丁猛、劉秉攻梁縣和注城,那邊就來了一道劉秉的軍報。
劉秉派來稟報軍情的是個部中司馬,他到了荀貞軍中,滾落下馬,在荀兵的帶引下,奔到荀貞等人近前,下拜說道:“報將軍,梁縣敵今早趁夜出城,遁往去西了。”
荀貞吃了一驚,忙問道:“劉校尉可與交戰了?”
這司馬面帶慚色,說道:“董兵出城時悄無聲息,過我部南營時亦人馬無聲,我部卻是不知,等到天亮后才發現,然已追之不及,因未有與戰。我家校尉守敵不利,自知有過,請領將軍責罰。”
孫堅聽了,心中想道:“不止謝、丁不知兵法,這劉秉亦不知兵法。哪里有敵人已出城過營遠去,而圍城的營中卻居然懵然不知的?還好這梁縣董兵急著逃命,沒有趁機攻劉秉營,要不然他非慘敗不可。”
謝容、丁猛聞之,皆驚,對顧了一眼,都想道:“董兵出城,劉校尉居然不知?”又想道,“如是換了我,我又會否能知?”自覺在軍事上并不比劉秉高明多少,又自知本部兵士的戰斗力與劉秉部相差不大,兩人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劉校尉如不知,則恐怕我兩人亦會不知。”
想起剛才因為荀貞、孫堅連勝而盲目樂觀,以至竟提議進軍伊闕的“獻策”,他二人頓覺羞慚,皆又心道:“這數日見荀侯連勝,我兩人卻竟是由此輕視了董兵,不意董兵實是精銳至此,只是因碰上了更為善戰、多智的荀侯,因才接連敗北。還好荀侯英明,勝我二人百倍,沒聽我兩人的建議,否則,就算真得進到了伊闕關下,恐怕也是會如孫侯所說:兵敗無疑。”
荀貞心道:“梁縣的董兵如不走,我可以借機練練新卒,但既已逃了,也就罷了。”
他溫言對那報訊的劉秉部司馬說道:“此非劉校尉之過,實因董兵太過狡詐之故。君且請先歸還本營,告訴劉校尉,我等明日便南返注城。”
那司馬領命,自回轉本部去了。
荀貞遣了幾騎,分去北邊、東北邊找袁紹、曹操,問他們的情況。
全軍休整了一夜,次日南下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