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傳來的消息是:荊州刺史王叡與武陵太守曹寅火拼,曹寅兵敗身亡,在戰中,王叡負了重傷,傷重不治,隨后不久也一命歸天,卻是兩人齊亡。(..
“這……。”
荀貞聽了這個消息后,不知說什么才好。
那王叡本是死在了孫堅手中,因為荀貞的勸告,孫堅這次起兵沒有殺王叡,可沒想到,王叡終是命中注定,還是難逃一死,與原本歷史不同的是,這回他拉上了曹寅做自己的同伴。
荀貞細問之。
卻原來是:王叡這個人性格傲慢,不但看不起出身武官的孫堅,也看不起曹寅,兩人素來不和,此次關東討董,因見義兵聲勢壯大,王叡也就想參一腿,也想起兵響應之,而在起兵前,他放出了話去:一等起兵,就要先殺掉曹寅。曹寅很害怕,於是就先下手為強,先起兵襲攻之,奈何力不如人,雖是王叡尚未召齊部眾,可以他一郡之兵,亦難敵之,反被王叡殺敗,死在戰中,而王叡大意輕敵,也在此戰中負了重傷,遂一前一后,兩人俱亡。
聽完了王叡、曹寅內斗俱死的起因和經過,一句話浮上荀貞心頭:性格決定命運。
王叡自視甚高,看不起曹寅也就算了,想殺掉曹寅也行,可你還沒有起兵,就亂嚷嚷,搞的州郡皆知,這不是在逼曹寅先動手么?如是悄無聲息的,等把一切都準備好了,再出其不意,突攻武陵,說不定就會一戰功成,順利殺掉曹寅,也不致身死之局。
孫堅聽了這個消息,和荀貞的表現不同。
他心情舒暢,笑道:“王叡匹夫,自恃出身高門,素來輕視州郡,數辱於我,要非卿言,我起兵時就會順路把他殺掉。我未殺他,他卻死在曹寅之手,快哉快哉。”
荀貞心道:“我本以為文臺不殺王叡,這荊州刺史就不會落入劉表手中,而今這王叡卻依舊身死,看來再過不多時,朝中就會仍如原本的歷史進程一樣,拜劉表為荊州刺史了。”
劉表的能力遠比王叡要強,有了他去荊州當刺史,荀貞日后想染指荊州就會不易,不過這樣也好,有了劉表去荊州,荀貞固是不好對荊州下手了,可想那袁術卻定然也會因此而難受一番。
魯陽城中,袁術比荀貞更早聽說了王叡、曹寅齊亡的事。
他聞訊大喜,對左右說道:“曹寅不足提,王叡為荊州刺史,今他死,對我卻是大有利也。”
袁術以為漢室衰微,已不可復振,有意取而代之的不臣心思,他左右親信諸人皆知,都道:“王叡身死,固是對將軍大有利也,可如今擋在前邊的卻還有一個阻撓。”
“噢?”
“便是南陽太守張咨。”
“張咨事我甚恭,凡我所要,他無不應也,何來阻撓一說?”